優秀共産黨員陳美杏系列報道⑧
情係百姓 排憂解難
陳姐善感,易掉淚。只要一説到弱勢群體的辛酸無奈,陳姐總是眼圈泛紅。她自言,自己最大的弱點就是見不得別人難,總要伸出手幫一把、扶一把,否則就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這位走路帶風、腰板筆直的女強人,這位成天開麵包車在各個工地轉的工作狂,這位為農民工討薪義正詞嚴的“包青天”,堅強的外表下,她有著一顆柔軟的心。
6月6日,記者隨陳姐到江南區江西鎮回訪她曾幫助過的人。短短一天,陳姐三度淚下。
為何她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她對人民愛得深沉。
鏡頭一突聞老婆婆已去世,她內疚地哭了
6月6日,車行至江西鎮同新村木坡時,陳姐下了車,朝村子走去。這裡住著一位她牽掛多年的失明老婆婆。
2009年10月,陳姐到江西鎮下鄉辦事,遇到了這位老婆婆。攀談中,陳姐得知,老婆婆叫杜運英,80多歲,孤身一人住在一間低矮的土坯房裏,無人照顧。陳姐走進杜婆婆的家,看到屋裏昏暗破舊,揭開鍋,鍋裏只有長了蟲的青菜。杜婆婆每天吃的就是這些?淚水在陳姐眼中打轉,她當即把鍋裏的菜偷偷倒掉,並給了杜婆婆200元。
從江西鎮回來後,陳姐唸唸不忘杜婆婆,買了米、油、菜以及生活用品就要去看她。由於路況不熟,幾乎迷路,問了許多人,終於找到杜婆婆家。
因為工作忙實在抽不出身,陳姐好久沒來看杜婆婆了。“不知她現在過得怎樣了?”沿著彎曲的村路,陳姐一邊往上爬,一邊自言自語地説,語氣裏滿是擔心。
陳美杏獲盛讚——
時代楷模 南寧驕傲
陳美杏同志展現出來的崇高精神,在不同的人眼中,有著不完全一樣的解讀。有人説,她展示了一名基層共産黨員的輝煌風采;有人説,佩服她攻堅克難的昂揚鬥志;有人説,她的愛心讓人感到溫暖……陳姐,被人們譽為時代的楷模、南寧的驕傲。
“如果有機會把陳姐搬上舞臺,我很想扮演她!”
——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南寧市民族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梁素梅
“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與記者一見面,梁素梅便聲情並茂地吟唱《紅梅讚》。《紅梅讚》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而梁素梅正是粵劇《江姐》的扮演者。
看了近期媒體對陳美杏先進事跡的報道後,梁素梅感慨萬千:“昔有江姐,今有陳姐。江姐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傑出女英雄;陳姐則是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優秀基層共産黨員。但她們也有共同之處,都有同樣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都是為人民謀幸福。她們是每個共産黨員學習的榜樣。”
梁素梅表示:“如果有機會把陳姐搬上舞臺,我很想扮演她!”
還是那間低矮的土坯房,只是門前雜草叢生,門窗緊掩,悄無人聲。有村民認出了陳姐,湊上前問:“是來看杜婆婆的吧,她去年去世了。”
突聞噩耗,陳姐心裏一陣悲傷,別過身,眼淚止不住地滾落。
陳姐推開杜婆婆家的門,探頭看了又看,懷著些許內疚哽咽著説:“我不知道她走了,早點來看她就好了……”
畫外音:
沒有人責備她。她實在太忙了。
忙得連記者都心疼她,連日來,帶著我們頂著烈日一個工地一個工地連軸轉。開車的是她,打電話聯繫的是她,處理糾紛也是她跑上跑下唱主角,工作間隙沒顧得上喘口氣又接受採訪。即便一起吃頓工作餐,也是電話打個不停,鋼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當我們被酷烈的太陽逼得躲進空調車,當我們過了飯點就餓得再無鬥志時,她依然堅守陣地,依然在熱得像蒸籠的工地,為農民工的利益據理力爭。
企業的負責人也心疼她。2009年,陳姐在術後三天,不顧醫生勸阻拔下吊針針頭,趕到現場辦案,妥善處理了一起非常棘手的農民工討薪事件,為承建方老闆娘“三姐”追回300多萬元。事後,“三姐”把陳姐當成了好姐妹。6月5日下午,一見到陳姐,“三姐”親熱又心疼地説:“你又黑了瘦了,要注意身體啊。”
沒有人責備她。她的牽掛太多了。
她牽掛著那些沒有拿到工錢的農民工,牽掛著那些她幫助過的人。那個和養父相依為命撿垃圾為生的小女孩哪去了,在她幫助下重返校園的15歲少女廖少雪現在還好嗎……
沒有人責備她。對她,有的只是由衷的敬佩!
鏡頭二
説起那對殘疾夫妻當年的苦,她眼圈紅了
江西鎮安平村的一對殘疾夫妻,也是陳姐在7年前偶遇後便牽掛至今。
當年,這對夫妻只能靠政府救濟過活。如今,夫妻倆辦起了一家小型養蛇場。去年,光是賣蛇就賺了十幾萬元。
説起蛇場的發展前景,丈夫淩同玩躊躇滿志,笑逐顏開。妻子梁鳳連卻淚如雨下。這,是感動之淚。
梁鳳連還記得7年前第一次見陳姐的情形。
大中午,陳姐將自己那份工作盒飯讓給梁鳳連吃。梁鳳連不接,説,我吃了,你就沒有東西吃了。陳姐説,沒關係,你吃吧,要是不吃,怎麼給孩子喂奶。
這些話,這些情,從那時起,一直溫暖著他們的心。
提起7年前淩同玩一家的困境,陳姐也紅了眼圈。
2005年,陳姐到江西鎮下鄉,偶遇左上肢截肢的淩同玩在排隊領救濟米。而旁邊的梁鳳連走路一瘸一拐,胳膊也不靈活,只能把3個月大的孩子挾在腋下。細細詢問後,陳姐決定幫助他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陳姐利用休息時間四處跑,幫淩同玩找到一份在酒店值夜班的工作。陳姐還請酒店負責人多關照淩同玩,家裏有事讓他隨時回去。
慢慢地,淩同玩攢了些錢。有一次,他打電話給陳姐,説已經辭掉酒店的工作了,想擺燒烤攤,請陳姐幫找個合適的地方。
陳姐一聽,火了,説:“你們夫妻行動不便,開燒烤攤不現實。”多次勸説無效後,陳姐放出狠話:“你要是再堅持做燒烤,那咱倆今後就不要再聯繫了。”只因把淩同玩當成親弟弟,陳姐才希望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
後來,在陳姐的建議下,淩同玩辦起了養蛇場。陳姐張羅著找蛇苗、買蛇料。
不久,因為生活矛盾,淩同玩一家三口從哥哥家搬了出來,在田埂上起了間石棉瓦的簡陋屋子。但是,孩子大了,要上學,屋裏沒電,怎麼做作業?
陳姐想盡辦法,找到附近一家企業説明淩家的情況。企業老闆被打動了,同意給淩家拉電。隨後,陳姐又找了家加工廠,自掏腰包定做了42根水泥電桿,雇車將電桿拉到淩家。在陳姐的張羅下,淩同玩一家過上了有電的生活。
逢年過節,陳姐還會給他們一家捎些年貨、水果、新衣服。去年,得知蛇場資金週轉困難,陳姐二話不説又掏出兩萬元。
“這兩萬元,對您來説,是很大一筆錢嗎?”記者問。
“當然。”陳姐答。
“給他們的時候,有説過幾時還嗎?”
“我不想這些。要還,就等他真正發達時吧。”陳姐説。
畫外音:
第一次見陳姐動情流淚,是她説起2006年6月那次淩晨江邊追薪的情景。看到毛毛雨中為趕工熬紅眼的農民工,從頭到腳糊滿灰漿,而包工頭卻説什麼也不給錢。那一刻,她哭了。7年後,提到此情此景,她再度流淚。
為何事隔多年,當年的場景早已轉換成記憶裏的黑白默片,依然能撼動她的淚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每每問及她幹基層工作苦嗎、累嗎、難嗎?她總是含笑搖頭,每每提起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辛酸無奈,她總止不住地流淚。
原來,世上有種人,流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民。
鏡頭三
看到老人家吃得這麼省,她流著淚掏出200元
從蛇場出來。直奔一路相隔的淩村坡中巷隊。五保戶李立軒看到陳姐來了,歡喜地迎出家門。
陳姐和李立軒的緣分始於2007年。當年,看到李立軒一大把年紀,還一個人帶著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女兒艱難度日,陳姐動了惻隱之心。她幫李立軒找了一份在酒樓打掃衛生的工作,包吃包住,每個月還拿500元的工資。幹了幾年,李立軒存了幾千元,現在返鄉養老了。
看到李立軒精神矍鑠、身體硬朗,聽他説女兒已經出嫁,還生了一個男孩,陳姐放心了。她探身進廚房,揭開桌上扣著的鍋蓋,看到只有一碗煮豆豉,眼圈紅了,嘆道,“怎麼還是吃這些!”
要走了,陳姐從口袋裏掏出200元,塞到李立軒手裏,説,“錢不多,拿來買點肉吃。”
畫外音:
陳姐有一個習慣,去工地總愛問農民工的家庭情況,家裏有幾口人、日子過得怎麼樣、生活有什麼困難,等等,而且還愛看他們碗裏吃的是什麼。
6月7日中午,記者隨她到海吉星市場某工地視察。在工地簡易宿舍裏,陳姐和幾名農民工攀談了幾句後,揭開了桌上電飯鍋的蓋子,看到鍋裏盛著玉米粥,就關切地問:“這麼稀,吃不吃得飽啊,怎麼不加點米?”
不收紅包、不吃請的陳姐還有一個習慣,送物、送錢給需要幫助的人,毫不吝惜。
有一次,她偶遇一位手受傷的老奶奶,便主動送她去醫院。醫生要求拍片,老奶奶猶豫了,她兜裏只有20元。陳姐安慰道,“您放心去做檢查吧,我幫你出醫療費。”付完380元醫療費,陳姐又花了150元給老奶奶買了套衣服、鞋、毛巾、肉、米、花生油。隨後幾天,她按時接送老奶奶去復診,直到痊癒。事後,老奶奶找到陳姐辦公室,硬要送給她一隻漂亮的大閹雞。無奈之下,陳姐以要老奶奶收下100元為條件,收下了閹雞。
當初,老奶奶聽陳姐説要幫她付治病錢,曾吃驚地問,“我和你非親非故,你為什麼要幫我啊,我也沒什麼可以報答你的。”
陳姐説,“你受傷,我心疼。我不需要報答,你趕緊好起來,少讓我擔心,這就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