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6天的第十二屆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昨晚在玉林市體育館落下帷幕。南寧代表團參加了10個大項49個小項的比賽,獲得17枚金牌、10枚銀牌和13枚銅牌。目前民運會呈現參賽運動員老齡化現象,一些項目因年齡問題導致技術水準有所下降,這將是下一屆民運會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大項參賽者都是老隊員
昨日上午,南寧毽球男隊不敵廣西民族大學隊屈居亞軍,女隊則成功衛冕冠軍。賽後記者發現,男隊場上三名隊員年齡分別為33歲、30歲和24歲,其中兩人已為人父。而女隊的情況並不比男隊好多少,隊員中也有不少媽媽隊員。面對廣西民族大學男隊年輕力壯的運動員,體力不支成了南寧隊衝冠的絆腳石。
無獨有偶,在之前舉行的珍珠球比賽當中,南寧男女兩隊雖然包攬金牌,但不少球員都已為人父人母。其他一些地市傳統強項的隊員,也都存在著球員年齡偏大的現象,甚至出現年過四旬的選手。
民運會的運動員如何選拔,為什麼呈現老齡化?南寧市民委的工作人員介紹,全區民運會的隊員主要是從南寧市民運會上選拔。先前也曾考慮過尋找一批年輕隊員,但相關工作人員去到各個學校及南寧中小學生民運會上掌握到的情況來看,年輕隊員在很多方面還有所欠缺,最終只好選擇一些此前表現不錯的老運動員參賽。
部分大項技術水準下降
南寧市體育局群體科副科長朱慶邦直言,因為參賽隊員老齡化,本屆民運會一些大項的技術水準在下降。朱慶邦説,隊員年紀偏大、各市代表隊“吃老本”、參賽隊伍少、比賽沒有懸念都是項目水準下降的表現,眼下很多項目的精彩程度比往屆都有所下降。
朱慶邦以毽球決賽舉例,由於南寧男隊隊員年紀偏大,最終體力不支輸掉了比賽。
由於民運項目展開和推廣缺少固定的政策和制度,主觀原因導致了對項目的重視程度可以左右項目的發展。有些地方並不願開展和推廣一些認為自己無緣冠軍的項目。這也導致部分項目“後續無人”的現象發生。
民運項目逐漸走進學校
在本屆比賽中,不少取得優異成績的項目後面都有來自南寧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的身影。南寧市第四十一中學的高腳競速和花炮、南寧沛鴻民族中學的射弩和毽球、武鳴民族中學的投繡球,都取得不俗戰績。另外7個以學校為主的縣一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也在不少項目上取得不俗戰績。
一位參賽隊伍領隊表示,為了培養新一代運動員,本屆運動會參賽隊伍幾乎都採用老隊員帶新隊員的方法,雖然其中新隊員比例不高,新隊員個人技術水準也不是很突出,但整體實力已經開始體現出來,估計到下一屆全區民運會,一批新隊員已經能夠出來獨當一面。
如今,每年舉辦的南寧市中小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為民運項目在中小學推廣的方式。“很多學校的熱情都很高,學生們也喜歡玩,雖然年紀偏小技術不高,但已經可以作為選拔參賽苗子和向全民推廣的不錯方式。”南寧市民委一工作人員介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