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郊春望白雲浮,指顧提封一瞬收。睥睨青依千嶂出,樓臺聲繞二江流。當時銅柱留遺事,此日旌旗豈漫遊。敢告邊關司牧者,西南輕重本邕州。
——明•張佳胤《閱視南寧城》
這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南寧舊屬百越,自古以來便是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先民的居住地。隨著秦始皇征服嶺南,駱越文化開始與中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各少數民族先民與漢族一起,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歷史的變遷、世人的往來,駱越遺風、中原文明與異域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南寧較為豐厚的民族文化積澱。
質樸動人的民歌永遠是民族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而壯族因為有了“歌仙”劉三姐,便格外動人。農曆三月三是壯族歌圩的日子,有壯家人的地方就有三月三。這一天,是壯族最浪漫的盛會,山歌流光,繡球溢彩。
這個傳統民俗與現代氣息相互糅合,便形成了民歌唱得最華美、最濃郁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歷史變遷給南寧平添了一份厚重的色彩,唱不盡的唯美民歌令南寧煥發出更具時代性、開放性的光彩。
繼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後,南寧又成功地打造出了一系列富有南寧自身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綠城文化品牌,如 “風情東南亞”歌舞晚會、舞劇《媽勒訪天邊》等為代表的系列文化精品,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水乳交融,將發揮出強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
南寧用一段新民歌的傳奇,講述了南寧的傳統底蘊和時代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