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西衛生部門對市場上銷售的抗(抑)菌製劑産品標簽、説明書等規定項目進行了一次抽檢,結果發現30種産品中有25種存在不同程度的虛假宣傳等問題,抽檢合格率不足兩成。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二科科長藍才燕介紹,按照衛生部《2009年公共衛生重點監督檢查計劃》要求,廣西衛生部門近期對南寧、崇左、梧州、賀州等市8個藥店30種抗(抑)菌製劑産品就産品標簽、説明書等規定項目進行了抽查,結果發現25個産品不符合《消毒管理辦法》和《消毒産品標簽説明書管理規範》的要求,存在虛假宣傳藥效、未標注其真實殺菌能力或殺菌類別、標注與藥物類似用語等問題。
據了解,由於抗(抑)菌産品不是藥品,而是“消”字號的消毒産品,只能在生活中用作日常護理和清潔。國家有嚴格規定,消毒産品的説明書上不得出現“高效”“滅菌”“消炎”及治療疾病、減輕症狀等相關內容,以免誤導消費者。
藍才燕認為,如果按照正規的藥品生産進行申報,時間長,費用高,而且對企業的能力也有很高要求。於是,一些生産商在拿到消毒産品許可證後,自行篡改産品説明書和標簽內容,將抗(抑)菌製劑産品“裝扮”成藥品出售。這些做法不但擾亂了藥品市場,甚至會耽誤消費者的病情。
藍才燕介紹,這30種藥品涉及15個省份的26家企業。目前,廣西衛生部門已責令這些不合格産品下架,並向這些不合格産品生産地的衛生部門通報了抽查結果,提請當地衛生部門協助查處這些不合格産品。(吳小康、韓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