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開學典禮上,17中的小學生慶國慶60週年唱響紅色經典歌曲 記者鄧曉衡攝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鄧曉衡)8月31日,南寧市第17中迎來近500名初中和小學新生。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這所學校在讀學生與新生中75%的孩子都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秀安路小學在今年教師和教室都緊缺的情況下,也想辦法增設了一個班,免費接收61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
17中 營造文化韻味迎新生
31日上午8時,記者走進17中,迎面就看到一塊“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造未來”的勵志牌。同學們統一穿著校服,在操場上坐好。他們神采奕奕的臉上,流露著對新學期的期待。
開學典禮上,學校還安排了學生宣誓環節,全校1800名學生齊刷刷舉起手,大聲宣誓:我要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感恩父母,感激老師。我要做一個有文化的人,熱愛讀書,立志成才。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人,誠實守信,傳承美德。請父母放心,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請老師放心,我們一定會勇創佳績。
17中校長張焰説,與城市的孩子相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更獨立,一些路遠的孩子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起床給家裏人做好早餐,然後再走路來上學。由於父母的工作流動性大,這些孩子的家庭學習環境較差、學習底子薄,但他們渴望學習。
為了彌補學生的家庭環境不足,學校營造了厚重的文化韻味。校園裏有一條“書法長河”石碑林,綠樹草地間,18塊大石頭上鐫刻著大禹的甲骨文、李斯的隸書、張旭的狂草,王曦之的《蘭亭序》、蘇東坡的《春色賦》等書法臨摹石刻。初一到初三年級,各班級的名字也冠之以書法家、國學名篇,如王羲之班、蘇軾班、崇德班、懷德班等。還用國學經典名句作為班訓,並讓學生自主管理、爭當校園明星,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在每年的感恩節、母親節等節日,學校還鼓勵學生給父母寫感恩信,促進進城務工人員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學校的300多個內宿床位,也優先照顧品學兼優但家境不太好的學生。
秀安路小學 61名孩子免費入讀
31日一大早,7歲的覃琦舒穿著爸爸新買的校服高興地走進了秀安路小學,與其他60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一起,成了秀安路小學一年級4班的新生。挂上新校牌,61名孩子的臉上綻開了笑臉。據了解,為了能讓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也能跟城裏孩子一樣享受同樣的教育,秀安路小學在今年教師和教室都緊缺的情況下,想辦法增加開設了一個班,免費接收了61名孩子。
説起孩子的讀書問題,在南寧做建築工的小覃眉開眼笑。他説,作為一名從外地來南寧打工的進城務工人員,自己做夢都沒有想到孩子能免費就讀秀安路小學,跟城裏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條件。開學前,小覃擔心孩子在南寧入學難,就打算把孩子送到鄉下跟爺爺奶奶上學,但自己又有些不捨得。可是如果要繳納各種費用,靠做建築工維持生活的他根本負擔不起。後來,他通過新聞了解到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也能享受城裏孩子的待遇,便趕緊辦理各種手續,孩子很快順利就讀于秀安路小學,而他只用為孩子繳納書費等40多元的費用。作為61名孩子家長的代表,小覃在臺上深深地鞠了兩個躬,代表家長們感謝學校免費接收了他們的孩子,圓了孩子們在城裏求學的夢。
相關新聞: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今年2737人順利上初中
據了解,目前,南寧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安置工作已結束。全市由市教育局安排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初一年級的人數達2737人,相當於每班50人的班級55個班,按每個學校每年級8個班計算,接近於7個學校的容量。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安排入學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一律無條件接收,在收費、評優評先等方面做到與當地戶籍學生一視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