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每月5元的獨生子女保健費,曾經成為整整一代人的家庭記憶。可這項從1982年起對獨生子女家庭實行的獎勵政策,32年來很多省份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取消還是存留,已成為一個尷尬的現實問題。(8月12日《南方都市報》)
觀點一 部門“私心”之果
為什麼獨生子女獎勵費30多年不變,而社會撫養費卻連年遞增呢?有政策制定本身的“漏洞”原因。一邊是鉅額財富進賬,另一邊卻是財政“自掏腰包”,兩兩核算一下,“傻子”都知道怎麼去做了。
説到底,這不僅是“懶政”,而是某些部門的“私心”問題。現實生活中,某些政府部門“收錢”的事挖空心思幹,而“發補貼”時能扣則扣、能省則省,這不正是最典型的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將公權力“私利化”的表現嗎?因此,要解決公眾多年來詬病的“32年不變的5元獨生子女獎勵費”問題,首先應大力治治個別部門的私利“小九九”,而後,通過法律和制度的完善讓公權力真正姓“公”!(畢曉哲,石家莊)
觀點二 破解不能止于漲錢
作為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輔助性措施,“獨生子女保健費”的確需要漸趨提升。不過,圍觀“獨生子女費”尷尬,不能只關注“錢”,還需綜合考量“獨生子女”的社會現象。尤其是隨著“單獨二胎”的政策解禁,“獨生子女”的政策激勵有沒存在和延續的必要,需要科學論證和慎重決策。這也許才是人們詬病“標準不變”背後的民意訴求和大勢所趨。
值得關注的是,在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公民養老仍有賴家庭的語境下,獨生子女戶的最大擔憂不是“該補多少錢”,而是“老了怎麼辦”。由此看來,破解“獨生子女費”尷尬,不能止于就事論事的標準調整,更需由此及彼、科學周嚴的制度設計。(張玉勝,漯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