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作效率的重要舉措。物流降成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基本前提是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主要途徑是調結構、促改革,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
“物流成本水準是國民經濟發展品質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會議內容不僅為高水準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也對進一步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産,一頭連著消費,是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的重要一環。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對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國民經濟整體運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內外聯通、高效便捷的物流網路,社會物流成本水準穩步下降。中國物流資訊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8.2萬億元,與GDP的比率為14.4%,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向記者表示:“降幅雖不大,收穫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效益。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的整體下降,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暢通經濟迴圈、釋放內需潛力,從而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
低效率、低效益的傳統物流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多位受訪專家對記者表示,降低物流成本並不等同於簡單降低物流或快遞的價格,而是要立足全局、多角度籌謀,以更加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實現規模效應、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對記者表示:“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下沉物流網路的同時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生産、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另一方面,要促進公路、鐵路、港口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優化運輸結構,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打造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
解筱文表示,建設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體系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全面支撐。今後,要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提高數字技術在物流業全過程的滲透率,推動人、車、貨、路的精準匹配和優化配置,從而實現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進一步降低。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