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商圈餐館快速迭代、功能表按季節上新、高端餐飲日趨親民、自助餐廳增設單點服務……在消費領域,餐飲的創新性可謂最活躍,也是消費活力最直接的晴雨錶。在提振消費的浪潮下,本系列策劃意在挖掘餐飲人在新經濟週期下探尋行業新突破口、展現餐飲行業“百變”背後的生命力。
從春晚的機器人舞蹈演員到五道口的機器人交警,如今餐飲業也迎來了智慧化新浪潮。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胡大飯館門前的機器狗成為簋街新寵,它不僅能為排隊顧客發放零食、互動逗趣,更將枯燥的等位時間變成了一種消遣。不僅如此,茶百道與DeepSeek合作研發的智慧巡檢系統,巡檢效率提升30%。從顧客接觸的前端服務到後臺運營管理,人工智慧正在全方位重塑餐飲行業。可以預見,集多元化、專業化、智慧化于一體的智慧餐飲,必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餐飲也將從人員密集型行業向高效能行業轉型。

AI服務員上崗
華燈初上,以“排隊等位”著稱的北京胡大飯館前,一台銀灰色機器狗成為新晉網紅。它馱著零食箱穿梭在食客之中,一邊派送美味小零食,一邊掃描人群,忽然抬起前爪前後晃動,似在與消費者問好,等位顧客爭相與它合影拍照。
“目睹AI機器狗在排隊人群中自如穿梭送零食,不禁讓人感慨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曾經只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如今真切融入日常。”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感嘆,機器狗的出現不僅解決了餐廳人力不足的難題,還以新奇體驗為顧客帶來歡樂,打破了傳統服務的單調。科技並非冰冷的代碼與機械,找準應用場景更能增添生活情趣。
“我們也沒想到機械狗上線的第一天就有這麼多消費者打卡拍照,它現在就像個網紅一樣。”北京胡大餐飲總經理郭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門店引入該設備主要是想通過其萌態可掬的互動、送零食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讓等位不再枯燥,也讓品牌形象更年輕。
與早期單純看重降本增效不同,如今餐飲企業在運用人工智慧時,考量因素更加多元。郭冬坦言,雖然餐飲企業的主營業務並非科技研發,但也正憑藉創新驅動,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以北京胡大飯館為例,除了在硬體設備上引入機械狗外,還借助各類AI工具,讓員工能夠更高效地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我認知,提升企業的“軟實力”。
巡檢效率提升30%
隨著餐飲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智慧設備與管理系統的融合進程持續加速。從前臺的AI點餐屏、智慧取餐櫃,到後廚的自動化烹飪設備、動態出餐系統,科技應用正重構餐飲服務全流程。面對連鎖化擴張趨勢,傳統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日均萬單的運營壓力。在此背景下,人工智慧開始從前端服務延伸至後臺管理,幫助品牌實現從單店效率提升到集團化管控的系統性升級。
在人工智慧改變工作流程上,茶百道四川區域督導張興對此可謂頗具發言權。負責18家門店的他,很大一部分工作內容便是檢查門店早晚提交的36份自檢報告。“這些報告包含200余項自檢項目、400余張圖片,我需要人工檢核每一張圖片,判斷門店上傳的圖片是否規範。”張興回憶,曾經有一段時間,他負責的一家門店因人工巡檢疏漏導致問題頻發,“時間長了,誰也沒法保證不出錯。”
不久前,茶百道關注到了DeepSeek,在自研的智慧巡檢系統中迅速完成技術接入與融合應用,為每位督導配備上了“數字助手”。茶百道的這套智慧巡檢系統通過全天候多維度圖像抓取,自動識別門店衛生、産品出品等關鍵環節,識別準確率高達90%,巡檢效率提升30%,並同步將整改工單推送至責任人手機上。同時,DeepSeek模型基於歷史巡檢數據、效期管理、消費者評價及經營數據,自動生成巡檢輔助報告,為督導、稽查提供精準建議,優化巡檢路線。
在引入“數字助手”後,張興的工作開始發生改變。“引入AI大模型能力後,現在督導僅需檢核AI判斷的異常問題,我覺得自己這部分工作的效率至少提升了70%。”張興表示,現在他有更多時間關注門店的其他方面,如員工培訓和顧客服務,進一步幫助門店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營收。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人工智慧對餐飲行業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它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服務速度和準確性,還為廚房帶來了自動化和標準化的變革,提高了烹飪效率和食品安全。同時,人工智慧在餐飲管理中的應用,如數據分析、庫存預測,使得運營更加精細高效。由此可見,人工智慧正引領餐飲行業向數字化、智慧化方向邁進。
利用科技提質增效
在餐飲行業的發展進程中,人工智慧的身影早已屢見不鮮。從前廳後廚出現的傳菜、炒菜機器人等,到“最後一公里”的送餐車和無人機,再到如今的AI打工人和智慧巡檢系統,從簡單重復的基礎任務執行,到如今在更多複雜場景下發揮作用。人工智慧在餐飲中的應用曾被質疑是噱頭,現在不斷迭代,深度融入餐飲行業的各個環節,重塑著餐飲行業的運營模式與服務體驗。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指出,人工智慧在餐飲行業中的發展分為幾個階段,迭代階段以簡單的自動化設備為主,在探索期出現了一些功能較為單一的機器人,例如傳菜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應用場景有限。在發展期,人工智慧技術開始與餐飲業務深度融合,例如智慧點餐系統、會員管理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應用場景更加廣泛。成熟期階段,大模型、多模態感知、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技術開始在餐飲行業應用,例如AI巡檢、智慧客服、個性化推薦等,人工智慧賦能餐飲全流程、全場景。目前,餐飲行業的人工智慧應用正處於從發展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的確,美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鋻於餐飲企業類型多、規模差異大、經營模式不盡相同,僅憑一套通用的系統很難適配所有餐企需求。就以美團自身為例,僅2024年,美團餐飲系統産品版本迭代近300次,功能升級5000+個,通過持續的科技研發投入,借助AI大模型技術,讓産品更加貼近餐飲企業的業務場景。
楊懷玉進一步指出,未來人工智慧將覆蓋餐飲供應鏈管理、食材採購、菜品研發、生産製作、門店運營、客戶服務等全流程,實現真正的智慧餐飲。基於大數據和AI演算法,餐廳將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菜品推薦、用餐環境和服務體驗。無人餐廳、無人廚房、無人配送等新模式將逐漸普及,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人工智慧將不再是簡單地替代人類,而是與員工高效協作,共同提升餐廳運營效率和顧客滿意度。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