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DeepSeek春節出圈,唐徵(化名)和他所在的某大廠雲計算産品架構團隊,就沒在淩晨兩點前睡過,緊接著Manus又火了,“是不是又要加班了?”他歪著頭笑笑,深吸了一口氣。
3月6日淩晨,Manus橫空出世,視頻中Manus展示了篩選簡歷、挑選房産和分析股票三個任務下的表現。數小時後,之前只有小範圍知曉的Manus,以“全球首款自主執行複雜任務的AI智慧體”之名引爆國內科技圈,其邀請碼在國內二手電商平臺被炒至10萬元。
在這期間,媒體、從業者互相打聽著邀請碼,討論著“套殼”“工程鏈路”等專業詞語。北京商報記者對話了眾多“前輩”,他們中有的來自激烈爭奪C端的頭部雲廠商,有的在差異化發展的大模型“六小龍”任職,對於Manus爆火以及國內大模型的發展、商業化……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完全不同於DeepSeek
“Manus能趕上DeepSeek嗎?”Manus火了以後,常被拿來和DeepSeek做對比。實際上,它們都和AI相關,但本質上不是一回事。
用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的話説,Manus完全不同於DeepSeek,其本質是用工程代碼實現通用智慧體。説得再透徹、簡單點,DeepSeek是大模型,可以理解為基礎設施,Manus是基於大模型的應用,這個應用的形態是智慧體。
是不是有點耳熟?2024年7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最看好智慧體。2個月後他解釋了強調智慧體的原因,“因為智慧體的門檻確實很低,智慧體提供了一個非常直接、非常高效、非常簡單的方式,在模型之上構建智慧體是相當方便的”。
這不智慧體的風來了。
回到Manus,這款産品定位於性能強大的通用型助手,來自於創業公司蝴蝶效應,創始團隊曾開發過企業微信工具“微伴助手”、瀏覽器插件Monica。其中Monica的設計理念是“All in One”,並沒有自研大模型,而是整合了當前主流的大模型。目前,Monica積累約400萬用戶,其收購的“ChatGPT for Google”用戶數約300萬。
Manus也一樣,通過混合調度第三方模型。
“它是一個工程組合,用非常聰明的方法把對瀏覽器的驅動、對Python虛擬機的驅動和編程等,變成大模型的工具,增強了大模型的能力,這個想法很巧妙。産品體驗創新上做得不錯,但Manus和DeepSeek取得的成功差好幾個量級,而且範圍不一樣。”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直言。
難度在於工程鏈路改造
“Manus自己做了不少東西,比如可視化展示界面、在界面中可不可以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圖表生成功能等,需要向用戶展示怎樣的內容來證明應用在工作,這些都是團隊前期做産品過程中要考慮的。”在大模型六小龍之一負責解決方案的林睿(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以“篩選程式員簡歷”為例,用戶將包括15份簡歷的壓縮包同步給Manus,它先自動理解需要解壓打包文件這一隱藏指令,自主完成解壓縮,並逐一瀏覽這15份簡歷,同時記錄其中的重要資訊。最後Manus會生成自動排名建議,並根據工作經驗等重要維度,將候選人分為不同等級,提供全面且有條理的篩選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無需用戶進行額外的提示或干預,便能夠自主地完成整個篩選流程。
“可能大模型本身他們沒有做特別多的適配,開發難度在於工程上鏈路。”談到Manus和大模型的區別,林睿説。
何為工程、工程化?“在大模型AI語境下,工程化是指通過系統性的技術體系和方法論,將AI從實驗階段的‘技術可能性’轉化為規模化落地的‘穩定生産力’。本質是通過標準化流程、工具鏈支撐和全生命週期管理,解決大模型開發與部署中的效率、成本、品質矛盾。”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也就是讓大模型的技術發揮實實在在的價值。
再直接一點,“我認為Manus還是以以前的技術為主,主要做了一些産品上的封裝以及工程鏈路上的改造。”林睿説。
學習、跟進,擴大變現機會
雖然不是一類産品,但DeepSeek和Manus對大眾注意力的吸引以及本質上的差異值得關注。
“DeepSeek和Manus本質是AI産業‘底層創新’與‘工程整合’的路線差異。DeepSeek代表著中國在基礎模型的突破,用低成本、高性能、全開源的方式撕開技術霸權缺口;Manus代表了應用層的野心,通過産品化能力將AI轉化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這種分化正在催生多元化的競爭格局。”李錦清説。
比如國外類似的智慧體AI程式員Devin,“Manus的産品形態跟它類似,但是Devin的定價比較高,用戶基本是面向程式員為主。”林睿預計,國內其他大模型公司類似Manus的産品應該很快就會出來。
傅盛就花了10分鐘寫了個復刻版,“Manus查紐約房地産,我用復刻版買火車票”,他分享了整個過程。
新産品新體驗新感悟,這一個多月AI的發展就像坐上了火箭,AI基礎設施類從業者也“老了好幾歲”。
AI同仁火了以後,唐徵和團隊常會跟著加班,“我們會提供不同的産品能力給一些AI廠商,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轉文字等,他們忙我們也忙”,他以DeepSeek為例,“DeepSeek是開源的,我們一方面要服務它,一方面把自己的能力放在雲上對外輸出,也就是説把他們的産品能力跟我們的生態産品能力結合”。這個過程會出現商業化的機會。
新一波的熱度也給從業者安排了新的“作業”。“需要去學習跟進”,唐徵説。
不過有機會體驗的用戶還是少數。“沒有”,四天前就在求邀請碼的林睿,還沒有拿到,説到這她哈哈大笑,儘管她是科技從業者。3月6日Manus橫空出世的當天,從事媒體工作的龔聞衝(化名)就完成了註冊和申請,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他也被擋在門外。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