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她的iPad、手機都設置了青少年模式,可是拿電腦沒辦法,在網上搜了很多教程、諮詢了很多朋友,都不能做到限制瀏覽器看小説。現在網上的很多小説,低俗不堪,價值觀混亂,這真是把我愁壞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李女士,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兒,一次無意中發現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打開瀏覽器看小説,李女士對此深感無奈。

“孩子才三年級,電腦水準竟然比我還高!”家住石家莊橋東區的王先生表示,“我設置了各種禁用訪問,但是過幾天一查,都完全失效了,尤其暑假期間,孩子最近經常假借上網課偷偷玩遊戲。我不反對孩子玩遊戲,只是難得暑假,希望有時間帶他出去玩,這樣能跟孩子走的近一些,不希望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暑期已經過半,疫情打消了打亂了很多家長的旅行計劃,很多家長對孩子宅在家裏、沉迷于上網玩遊戲看小説而感到憂心忡忡,卻有心無力。

相對於孩子玩手機 玩電腦更難管理監控

“孩子玩手機,可以設定時間約束,可電腦不行,而且孩子説用電腦上網是用來學習,還沒法干涉。”

從去年疫情開始,讓孩子電腦前上網課、聽老師講解,成為了常態,這也使得無數家長給孩子配備了電腦。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上充斥的一些低俗、暴力等有害資訊,以及容易讓孩子沉湎上癮的小説、漫畫、網路遊戲、視頻網站等,不僅影響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精力,更有可能讓未成年人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取向,甚至成為犯罪的直接誘因。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19歲及以下網民群體佔比16.6%,總數達1.64億,快速增長的青少年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網民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從很多家長普遍了解到一個現象:手機雖然有遊戲、短視頻、小説等分散孩子注意力、消耗時間的應用,但多數小學生沒有專用手機,家長容易管理控制。但電腦就大不一樣了,一是孩子需要用電腦上網課,電腦的學習工具很難被替代;二是電腦的使用許可權更自由,“你以為在瀏覽器上關閉了這些網站的訪問許可權,他可以輕鬆設置進行取消。或者重新下了新瀏覽器就可以了。”

此外,目前很多網路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往往形同虛設。例如雖有“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消費”的字樣,但在充值前無需身份認證,便可直接跳轉到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充值;“青少年模式”要麼與正常模式下的內容沒有區別,完全一模一樣,要麼推薦適合低齡幼兒看的視頻,讓中小學生“不買賬”。 

這幾年,“熊孩子”一鍵清空購物車、花費鉅款打賞主播、斥鉅資充值網路遊戲等事件層出不窮,沉湎于小説遊戲、甚至交友網站,導致成績下降、價值觀偏離的更是屢見不鮮,加強青少年保護迫在眉睫。 

保護青少年上網 從國家到企業須多方聯動

網際網路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網際網路犯罪以及網上違法資訊等法律盲區。在保護青少年遠離網際網路不良資訊方面,各國政府相繼出臺了相應法規。

例如,美國作為網際網路發展的先行者,尤其注重兒童使用網路的資訊安全,先後出臺《兒童網際網路保護法》和《兒童線上隱私保護法》。前者防止未成年人接觸到不恰當和有害的網路內容,後者則是13歲以下兒童的網上個人資訊收集做出限制。

其他發達國家的做法也值得借鑒。德國出臺了《青少年媒體保護州際協議》並組建青少年媒體保護委員會,旨在保護青少年免受電子媒體中的不良資訊帶來的傷害。日本國會于2008年通過《完善青少年網路利用環境法》,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電信運營商、內容生産商、監護人等都給出了明確的責任要求和處罰辦法。

在我國,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始終給予高度重視。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增設了“網路保護”專章,對網路産品和服務提供者提出了硬性要求,比如“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線上教育網路産品和服務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資訊”等,從而敦促平臺將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風險降到最低。加上之前的《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及今年的“清朗·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整治未成年人網路環境一直是政府部門重拳出擊的方向。

分析人士認為,讓未成年人健康、合理地使用網路,是一個需要社會多元共治的問題,除了政府部門之外,相關機構、網路平臺與家長都參與進來。特別是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説,除了商業利益之外,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義不容辭。

針對屢被質疑的遊戲行業,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工委向外界表示,從年初開始,他們就啟動《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推進工作,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紹興、廈門等多地部署。同時,遊戲工委在本屆ChinaJoy期間,遊戲工委召集部分重點遊戲企業舉辦網路遊戲防沉迷工作閉門研討會。

8月3日,騰訊宣佈推出遊戲未保“雙減雙打”新措施。雙減包括減時長和減充值,即將執行比政策要求更嚴厲的未成年用戶線上時長限制,非節假日從1.5小時降低至1小時,節假日從3小時減到2小時。減充值則是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小學生”)禁止在遊戲內消費。雙打包括打擊身份冒用、打擊作弊等,堵住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遊戲的情況。

除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小説、漫畫等之外,未成年人的隱私洩露問題也同樣嚴重。由於未成年人辯別能力差,隱私保護觀念比較薄弱,而部分社交網站或網貸平台中會被大量索要各類個人資訊,包括年齡、地區、住址甚至要求爆照等,這些個人資訊一旦被懷有不良目的的人掌握,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極其危險的環境中,會産生很多不良甚至可怕的後果。

電腦許可權管控、隱私保護是空白帶技術防護必不可少

李先生是一家安全培訓機構的講師,他樂見當前針對手機APP隱私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治理的越來越好,手機上的隱私正在得到保障,但反觀電腦上的隱私保護卻存在空白。“電腦上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握有‘上帝鑰匙’,包括錄音、上網瀏覽記錄和上網習慣都可以被任意索取,可怕的地方在於,這些正規軟體不是木馬病毒,處於殺毒軟體不殺的灰色地帶。”李先生希望,在監管上更加完善的同時,安全廠商也更應該研發一系列的功能,用技術來公開這些偷偷搬運隱私資訊的行為。

“我們從家長群體用戶的反饋來看,到今天,電腦的病毒和木馬問題已經很少發生了,但孩子上網的監測、管理和約束,以及避免隱私的洩露,是她們最關心的話題。”奇安信安全防護軟體冬奧版負責人張庭表示,“安全廠商在這方面的確需要有所作為。”

據張庭介紹,目前上線的安全防護軟體冬奧版,與過去第一代殺毒、第二代查木馬等不同,更側重於隱私保護和青少年模式,我們稱其為第三代網路安全軟體。舉例來説,它增加了綠色上網、網站訪問限制、應用使用限制、移動遠端管理、歷史記錄溯源、隱私保護等功能,幫助家長對孩子的網站訪問、應用運作進行管理和監督,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

在北京豐台區某小學擔任班主任的李老師認為,在青少年安全上網方面,家長父母也要承擔起主要的責任。尤其在暑期期間,適當引導和鼓勵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避免長時間在室內,沉迷于網路遊戲、小説、短視頻。而學校也給學生在暑期安排了閱讀課外書的任務,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

自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以來,青少年的網路保護屢被關注。相關法律專家建議,未成年人在在紛繁的網路世界中,必須受到特殊保護,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確實需要法律的加持,也需要有關部門儘快制定出落實這部法律的具體政策,在繼續保持監管壓力的基礎上,對違規企業或平臺加大法律與經濟層面的懲罰力度,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網際網路公司,則應給予及時的鼓勵與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