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和癡呆症均是當今社會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血壓和認知損傷之有怎樣的關係?此前世界醫學界一直尚未完全明確。

記者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攜手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立醫院神經內科譚蘭教授團隊,歷時5年,通過大型臨床隊列研究揭示了不同血壓特徵和認知損傷的關係,並揭示了潛在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發現,血壓和認知及阿爾茨海默病病理之間的關係存在顯著的年齡特異性:中年時期的高血壓顯著增加認知損傷風險;而老年時期血壓過低似乎對認知及大腦更不利;無論是在中年人群,還是老年人群中,高脈壓差(收縮壓-舒張壓)均顯著增加認知損傷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中年以及老年期的血壓高變異性均可顯著增加認知損害,腦內tau蛋白病理改變可能是血壓影響認知損傷的關鍵環節,或成為預防血壓引起的認知損傷的重要靶點。

據悉,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腦記憶體在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前者是由β-澱粉樣蛋白形成,而後者主要是由病理形態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症雜誌》(《Alzheimers& Dementia》)上。

據介紹,鬱金泰研究團隊在建立的CABLE隊列(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記和生活方式研究)的基礎上,率先建立了大規模的認知障礙臨床研究數據庫和生物樣本庫。研究團隊納入並探討了多種不同血壓特徵與認知損傷、阿爾茨海默病病理變化的影響。這些血壓特徵包括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差等。

進一步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核心的tau蛋白病理改變或是血壓影響認知損傷的關鍵環節。鬱金泰教授指出,這一發現為揭示血壓影響認知損傷的具體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助力針對認知損害人群制定更精準化的血壓管理方案。

鬱金泰教授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對血壓的管理及老年癡呆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針對認知損傷高風險人群的血壓管理,不能單純以降低血壓為目標,更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血壓特徵,例如脈壓差和血壓變異性。因此,在未來的治療中,醫生針對不同人群採用個體化、綜合性血壓調控方案十分必要。(孫國根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