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我國已經連續4年對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進行調整。隨著《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公佈,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我國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基本建立。由此展望未來,每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將成為常態。

患者獲得感會更加強烈

根據《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今年調整的目錄外藥品主要有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藥品,被相關部門納入急需境外新藥名單、鼓勵仿製藥目錄或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藥品,納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範圍集採成功的藥品等7類。

根據國家醫保局消息,《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119種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以最受關注的抗癌藥為例,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準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今年年底協議到期;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

“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余億元。同時,本次調整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藥、好藥,目錄內癌症用藥的保障水準明顯提升。”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談判成功藥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廣泛,患者的獲得感會更加強烈。

“調整工作對抗癌藥物給予最大的關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表示,目錄調整後,基本覆蓋了各主要器官癌症的主流治療藥物,肺癌、乳腺癌等常見腫瘤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多,惡性黑色素瘤、淋巴癌、卵巢癌等腫瘤患者也享受到目錄調整帶來的好處。“PD-1免疫療法是臨床較為關注的領域,今年目錄納入了3種藥物,加上去年已經進入的1種,已有4種PD-1藥物可供選擇。”

“增補的兒童用藥都是臨床最常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主任冀曉華表示,《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有助於改變兒童治療領域“少藥”的情況,增加臨床選擇性。

國家醫保局測算,新增的119種藥品多數是經過談判實現降價的獨家藥品,預計2021年增加的基金支出與談判和調出藥品所騰出的空間基本相當。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堅定了企業創新的決心

“談判就是最後的臨門一腳,經過不懈努力談判成功,讓全國老百姓用到救命救急的好藥。”此次目錄調整談判組組長、浙江省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表示,此次談判組織上更加嚴謹,專家隨機挑選、簽署保密協議,保證談判工作的公正公平;談判更加規範,國家監察人員全程參加,如過程中有談判專家所在省份的藥品,談判專家儘量不發表意見,全程錄音錄影。

“每位專家都會不遺餘力砍價,一分一厘都要爭取。比如某種罕見病用藥,如果我們不爭取低價,患者就會更難。”談判專家、上海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採處處長龔波説。

“醫保談判以及相關配套政策,旨在給予企業以量換價的穩定預期,在降低藥品價格、減少患者經濟負擔、減輕醫保基金壓力的同時,給予企業合理利潤空間,用於持續的創新和發展。”阿斯利康制藥公司中國副總裁黃彬舉例,公司的奧希替尼片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藥物,較前代産品有明顯的臨床優勢。在成功通過2018年和今年針對新的適應證的兩輪醫保目錄談判後,奧希替尼片目前在國內的價格已遠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充分體現了盡最大可能惠及患者的承諾。

據了解,《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在確保患者用上降價藥的同時,也為保障患者及時用上新藥作出了努力,進一步鼓勵了企業開展新藥研發的信心。“藥品研發週期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高投入,高風險,投資回報週期過長。如果研發的新藥不能及時進入醫保,將嚴重影響醫藥企業的發展甚至生存。”北京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岳升表示,該公司原創降血糖新藥桑枝總生物鹼當年獲批、當年進入醫保,更加堅定了企業堅持走創新之路的決心。

“一年一調”機制初步形成

除了對“新面孔”開展準入談判,將“老品種”納入談判範圍也是本次目錄調整的一大亮點。在今年的調整過程中,評審專家經反覆論證和嚴格評審,將14種目錄內藥品納入談判範圍。這14種藥品都是前期準入目錄時經評估價格或費用偏高的藥品。經過談判,這14種藥品均成功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43.46%。

“在以後的調整中,我們也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符合條件的‘老品種’進行談判。”熊先軍表示,這樣做主要有3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提升藥品經濟性。從實際情況看,部分藥品進入目錄後,支付標準長期沒有調整,或者調整不到位,經濟性明顯下降,談判是提升經濟性的重要手段。二是提升公平性。通過引入談判機制,近年來一些新準入目錄的藥品性價比更高,與原目錄內的“老品種”相比出現了價格“倒挂”現象,為維護醫保基金使用和患者權益的公平性,對“老品種”進行談判,引導其支付標準回歸合理。三是減輕患者負擔,節省基金支出。

熊先軍表示,國家醫保局基本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目錄調整工作機制和工作程式,初步形成了“一年一調”的動態調整機制,而今年的目錄調整工作則在往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效率,也更加規範。

此次目錄調整藥物經濟學測算組組長、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介紹,此次調整讓藥物經濟學從學院的象牙塔走到改革的實踐前沿,在評價過程中加強了與企業的溝通,“企業在今後的調整中做到資訊更加完備,才能讓專家根據資訊給出客觀的意見”。(記者葉龍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