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時間付費,從而獲得自習室座位使用權——近年來,付費自習室遍地開花。自習室每個座位配有儲物櫃、插線孔和檯燈等設備,同時提供免費WiFi、熱水、咖啡等服務。

付費自習室的火爆自有原因。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各種考試成為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學習需求日益上漲,不論是準備考研、上網課、寫論文的學生,還是考公、考證的白領,自習室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引發的爭議是:是否有必要花錢上自習?學生可以在圖書館自習,但對白領來説,要約到公共自習室十分困難。數據顯示,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3196個,平均每43.9萬人共用一座圖書館。公共自習空間不能滿足學習需求,催生了付費自習室的發展。

不可否認,付費自習室的收費並不便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付費自習室日均價格集中分佈在20元以上,消費者對付費自習室的價格接受區間集中20元以下。目前來看,類似“二房東”的商業模式影響成本高居不下,付費自習室實際價格與消費者心理預期價格相差較大。

那為何不在家自習呢?

與其説考試黨是在花錢買空間,不如説是在買學習氛圍。24小時的沉浸空間,是居家無法做到的,更為難得的是“學友”陪伴——備考不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奮勇向前,便會少一些孤單與迷茫,這也是一種激勵與鼓舞。

還有一部分是為“它律”買單,即氪金式自律——花了大價錢自習,不學習錢就白花了,所以每分鐘都不能浪費,真可謂“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為強迫自己學習進收費自習室,為早睡早起買監督服務,為健身辦私教會員卡……消費後用心疼錢的心態來逼迫自己自律,不自律就“肉疼”,是否也算另辟蹊徑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武漢方艙醫院病床上捧書閱讀的“方艙醫院讀書哥”。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説:“‘家裏蹲’模式或許限制了我們與現實空間的接觸,但讀書能讓我們打開新的世界。”有些空間是自己塑造的,學習氛圍也是自己提供的。有條件去圖書館或自習室固然可喜,特殊情況下仍需記得,精神力量是最好的“避難所”,更是時刻存在的“免費自習室”。

下半年考試較多,自習人數多,上半年考試淡季,自習室上座率也隨之降低。從現狀來看,付費自習室功利性學習居多,學習並沒有被看作是一種“常態”,而是一項“大工程”,需要“開工”的時候才特地製造條件。要從付費自習室反思,學習應當是一種時刻進行的生活方式,要消除“只有在付費自習室才能學習”的心理障礙,功利性學習之外,要鍛鍊不斷利用碎片時間廣泛涉獵的能力。(楊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