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口腔醫院種植團隊于近期利用穿顴穿翼技術為一名六旬患者成功完成全口種植即刻修復,讓患者重獲口腔健康。該患者上頜重度骨缺損,通過應用穿顴穿翼種植技術,實現了種植後即刻修復,與傳統上頜竇提升術式相比,大大縮短了患者缺牙時間。

患者為一名62歲大爺,口內余留牙均已鬆動,要求種植修復。有既往史為糖尿病、高血壓,藥物控制良好。患者因牙周病導致全口牙缺失,長期飽受缺牙痛苦。到天津市口腔醫院就診後,經過口內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發現,其上頜牙槽骨重度吸收,雙側上頜竇寬大,骨量嚴重不足。若行常規骨增量和種植術,手術創傷大,耗時極長,並無法進行即刻修復。此前,患者已輾轉多處就醫,最大的願望就是縮短缺牙期,減少手術創傷,完成全口種植即刻修復,但均被告知無法實現。最後,他帶著一絲希望來到天津市口腔醫院種植科就診。

天津市口腔醫院副院長張健在門診接診該患者,當時就提出了應充分利用剩餘骨量及特殊解剖部位骨量,使用穿顴穿翼技術進行種植體植入並完成即刻修復的方案,並與患者詳細溝通了穿顴穿翼技術和常規骨增量技術的優缺點與風險。患者最終選擇了利用穿顴穿翼技術進行種植修復。

術前,專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還原製作了患者頭顱模型。張健親自帶領團隊反覆進行了三維影像分析和模型外科練習,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術前準備。最終對該患者成功實施了雙側穿顴-穿翼種植,並完成了即刻修復,該病例的成功實施使天津乃至地區的種植水準再上了一個臺階。

張健表示,穿顴骨和穿翼板組合種植技術難度大,種植區域圍繞顴骨、翼突均為重要解剖結構,同時還存在手術視野暴露困難、如果出現並發癥後果嚴重等諸多問題。目前僅作為上頜骨嚴重萎縮病例的術式選擇之一,能否推廣和常規應用還有待於進一步論證與觀察,同時對團隊整體能力要求很高,天津市口腔醫院種植團隊在原有病例和數字化種植外科技術的基礎上組合實施了此例穿顴穿翼種植修復治療,也為該項技術的實施推廣提供更多的研討依據和基礎,他們將持續跟蹤與關注該技術在國內外的發展,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以更好地為廣大缺失牙患者服務。

 

專家簡介:

 

張健,醫齒學博士,天津市口腔醫院(南開大學口腔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委會常務委員,天津市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口腔種植學會專家組委員,國際牙醫師學院(ICD)院士,天津市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CIDRR》雜誌中文版特邀編委,《JOMI》雜誌中文版編委,主編《數字化口腔種植外科技術》,主譯《口腔種植臨床問題解決方案》,《口腔種植自體骨移植基礎與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