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區南苑街道地處臨平新城核心區塊,現有各類城市小區111個,住宅房屋61055套,其中商品房小區77個,開放式小區21個,居民自治小區13個,實有人口30余萬人。面對日益複雜的城市小區治理難題,街道以小區鄰里匯機制為抓手,推行“12345”工作法,架起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的三方協作體系,切實把小區打造成為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圍繞一個核心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組織覆蓋,依託組團聯社機制,幫助業委會、物業公司引育黨員,建立小區級的黨組織。工作覆蓋,引導黨建聯盟、“雙報到”黨員等參與小區事務,在服務居民、規範管理、民主協商等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目前,已建立31個物業類黨支部,其中業委會黨支部17個,物業公司黨支部4個,聯合黨支部10個;已與50余家機關單位、近百家企事業單位結為區域化黨建聯盟,動員“雙報到”黨員7000余人次。

打造兩個平臺

鄰里協商議事平臺。突出“三治融合”,以板凳評議團、微法庭等形式,合力推進中心工作、化解鄰里矛盾。

鄰里活動服務平臺。結合現有場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區活動,積極打造熟人社會。

兩個平臺可以聯通相融。比如,康城社區康城國際小區的鄰里服務中心,既是協商議事廳,又是居民文化活動場地,服務群眾之餘,拉近了街坊之間的距離,營造了和諧文明的氛圍。

深化三方協作

一是任職協同。推動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目前,已有72個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有黨員參與工作,並已在水景社區開展水景城小區業委會委員在社區任職的試點工作。

二是議事協同。定期召開三方聯席會議,交流工作、匯聚民聲、化解矛盾。比如,臨城社區設立“居民提案日”,已成功解決增設“小區便民置物櫃”、文明養犬宣傳欄等小區25件管理難事。

三是處置協同。建立三方聯合辦公、聯合巡查、聯合處置的工作機制。比如,龍興社區東方俊園小區通過“合議”工作室,引入了奧聲物業公司、人臉識別系統、智慧雲平臺、線上管家等軟硬體設施,順利解決小區道路破損、停車難等問題。

四是監督協同。由社區引領各類組織和居民群眾有序參與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督,提升小區治理水準。

五是文化協同。以余杭文化生活為載體,推進“新餘杭人”的融入進程。比如,新梅社區95%的居民來自省外,從本土語言的認同與學習、生活方式的認同與融合、價值觀的認同與遷移入手,形成以文化為紐帶的融入模式。目前,街道已完成18個文化家園建設,並涌現出社區“鄰里節”、“六點半故事會”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

統籌四種類型

一是物業小區。推動小區物管規範化、專業化、親情化,把好入口關,由業委會或建設單位按照法定程式嚴格選聘物業公司,對小區住戶提供建築管理、保潔綠化、消防維護、設備管理等基本服務和家政類特約服務。

二是開放式小區。由社區牽頭,按照“相對集中、便於管理”的原則,聘請保潔、秩序維護等工作人員統籌管理。目前,已有56個老舊小區實施物業化管理,其中27個小區實現專業物業管理,21個小區從無物業管理實現了準物業管理。

三是安置房小區。針對回遷安置房特點,探索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出資註冊成立物業公司的新模式。比如,翁梅社區翁梅新苑小區開展的“黨建+物業自組式”管理模式,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建立物業公司,有效發揮社區黨委在監督物業、強化管理、提升服務中的核心作用。

四是單身公寓小區。目前轄區內有18幢單身公寓,20000余戶住戶。街道通過三方協作體系,加強與業主之間的密切聯繫,以簽訂協議、統租運營、綜合整治、文化融入等模式,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得住、服務好。(余曉華 邱永年)

新城社區黨委牽頭召開開放式小區河畔新村的改造討論會

健全五項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