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家發改委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明確了新基建最新範圍,將“區塊鏈”納入資訊基礎設施之中。在5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區塊鏈”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近日,就“區塊鏈”發展現狀、面臨挑戰、存在痛點、主要作用、政策建議等問題,中國電子報社記者獨家採訪了啟迪數據資産研究院院長王鼎博士。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發展現狀如何?

王鼎:當前,我國區塊鏈基礎設施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技術整合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産業和市場基礎日益堅實,新産品、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涌現。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開放性、通用性、使能性進一步顯現,推動構建支撐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發展的全新網路環境和價值交換體系。我認為主要有4個明顯特徵:

一是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存儲加密、共識演算法和跨鏈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速度加快,共識機制從單一演算法向混合共識方向演變。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融合創新更加活躍,企業依託雲服務資源加快部署Bass平臺,區塊鏈基礎設施化特徵更加明顯。啟迪區塊鏈加快智慧合約、數據沙盒、加密演算法、可信交換技術、數據品質管控等群體性技術整合,研發了新一代數字融合基礎設施(TDI),為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全鏈貫通,打造數據價值交互體系奠定了基礎。

二是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建或在建産業園區達20余個,區塊鏈企業已超過1000家。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在跨行(境)支付、資産管理、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活動中採用區塊鏈技術,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工作穩步推進。除數字資産管理和交易外,區塊鏈在政務數據交換、物聯網、智慧製造、數字版權、産品溯源等領域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多元,在促進數據開放利用、推動要素高效流動、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已經顯現,為構建有序的數字經濟體系提供了堅實支撐。

三是産業生態正在形成。近年來,區塊鏈市場熱度較高,一批初創企業迅速崛起,形成了集聚發展的態勢。網際網路企業、新興科技企業在硬體産品、加密演算法、人工智慧、平臺服務等領域不斷發力。各地也紛紛佈局區塊鏈相關産業,推進産學研用多方協作,涌現出一批面向應用的創新實驗室、技術研發平臺和開放式産業聯盟,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應用支撐平臺、行業應用開發以及周邊配套服務的産業鏈初步形成。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四是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為搶抓區塊鏈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近兩年來,全國各地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國發佈區塊鏈相關政策約290項。今年5月,浙江省寧波市發佈《寧波市加快區塊鏈産業培育及創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廣東省廣州市出臺《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貴州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産業發展的意見》。這些政策圍繞提升區塊鏈技術創新能力、推進“建鏈上鏈用鏈”、促進區塊鏈從點到線在更多領域深化應用、探索創新區塊鏈監管模式等方面,加強了政策引導和組織領導,加了大財政金融扶持、標準研製和人才引培,為區塊鏈新基建賦能賦智奠定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記者:目前,區塊鏈作為新基礎設施,將面臨哪些挑戰?其中的主要痛點在哪?

王鼎:當前區塊鏈熱度雖高,但是區塊鏈作為新基建仍面臨不小挑戰,主要有3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需要樹立對於區塊鏈客觀、理性的價值認知。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技術、共識演算法等多技術整合應用的結果,在數字資産管理與交易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由於公眾對其顛覆式創新的預期和強金融屬性的高度關注,造成區塊鏈短期價值高估,甚至有形成泡沫的風險。但從長期發展看,其影響不容小覷。區塊鏈技術在實現資訊化條件下的價值交互、構建新型社會信任體系、塑造數字經濟發展新範式、催生新型價值創造方式等方面存在長期的商業機遇,其生命力將隨著應用的普及而逐步凸顯。

二是區塊鏈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就緒度較低。區塊鏈技術仍是一項需要持續迭代完善的技術,分片、跨鏈、側鏈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共識機制、經濟激勵模型等仍處於試驗測試階段。標準統一、協作互認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尚未形成,作為基礎設施架構體系也不夠清晰,與5G、雲計算等新基礎設施相比,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和規模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是産業發展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從區塊鏈應用來看,由於與現有監管體系的適應性等問題,目前鮮有與行業深度融合的大規模商用案例。如何優化監管框架、增強監管政策彈性,妥善平衡技術創新和風險管控的關係,是未來政策設計的關鍵環節。同時,區塊鏈技術在規模應用、標準制定、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短板,這些問題,也需要在發展中協調解決。

記者: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對經濟、對産業及産業上下游有哪些帶動作用?

王鼎:一是區塊鏈為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提供了使能工具。當前,我國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間的數據碎片化嚴重,基礎數據尚未互聯互通,整合共用效率亟待加強,難以形成完整的數據鏈和全景數據,數據的要素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啟迪區塊鏈通過對智慧合約、數據沙盒、加密演算法、可信交換技術、數據品質管控等群體性技術整合,可建立一套數據採集、存儲、管理、分析、使用策略,實現數據全鏈貫通,讓數據真正産生價值。

二是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從計算資源供給向數據價值交互轉變。區塊鏈、智慧合約、數據沙盒等技術發展,進一步豐富了數據基礎設施的內涵,為數據安全可信交換、數據價值度量與傳遞,以及對數據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治理都提供了新的工具。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將為數據所有者(數據主體、數據生産)、管理者(數據傳輸、演算法管理、數據治理)與使用者(數據應用),構建起實時精準、可信交換、全程全景、完整可溯的數據支援體系,這不僅意味著數據採集、傳輸、處理、應用和安全的能力會更強,也意味著為數據賦值、為管理賦權、為應用賦能將成為現實,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數字經濟將得到蓬勃發展。

三是有利於形成數字經濟新的價值空間。區塊鏈正從底層與現有網際網路基礎架構融合整合,引導傳統網際網路從資訊傳遞向價值交互轉變,從6個層次拓展數字經濟價值空間。在第一層,區塊鏈與數據中心、4G/5G等整合融合,提升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在第二層,區塊鏈與數據和網路整合應用,提升數據接入和利用能力;在第三層,基於區塊鏈和可信交換平臺,提升經濟社會基礎信任能力;在第四層,通過構建共識演算法和激勵體系,塑造資産的數字化傳遞和交易能力;在第五層,通過智慧合約和DAPP,培育形成産業鏈價值網路空間構築能力;在第六層,構建産業價值運作和資源迴圈體系,形成健康良性發展生態體系。

記者:區塊鏈作為新基建應該如何來建設?對於政策有哪些建議?

王鼎:三點個人建議:第一,加快頂層設計,提高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就緒度。一是出臺國家層面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區塊鏈創新發展與應用的路徑,引導各地遵循技術發展規律,科學規劃佈局區塊鏈産業,著力解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銜接不暢的問題。二是加大對基礎研究平臺、共性關鍵技術平臺的投入,探索建立重大基礎理論、共性關鍵技術溢出的後向激勵機制,引導産學研用圍繞核心技術突破同向發力。三是研製統一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參考架構,構建不同層級的共性能力平臺。

第二,以協同創新牽引區塊鏈規模應用。一是支援搭建核心技術研究與多種類技術融合的應用創新平臺,研究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協作關係,通過技術組合效應,形成綜合性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援體系。二是依託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組織實施區塊鏈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匯聚産學研用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區塊領域技術創新平臺,在全國構建點線面結合的創新網路,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應用。

第三,完善區塊鏈應用支撐體系。一是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區塊鏈技術統一術語、參考架構、評價體系等基礎標準,確定區塊鏈靈活性、可擴展性、延時、數據架構、可審計性、監管等內容,依託標準引導産業技術創新。二是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面向産品溯源、存證取證、數據共用、版權保護等重點領域,支援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豐富行業應用,促進供需對接。三是構建區塊鏈基建運作監測體系,實現有效管理和精準服務,推動數字基建高品質發展。四是推動高校與區塊鏈企業合作,設置區塊鏈專業課程,採用企業導師和高校導師輪流授課的方式,培育區塊鏈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