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地區,還存在著風姿各異的海岸風景線,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更疊,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在這個過程中,海岸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直至距今6000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了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也形成了如今人們所見的各種海岸地貌。當然,海岸地貌的出現也不是單一力量作用下的産物,地殼運動、岩漿活動、波浪、潮汐、冰川、海流、風和生物活動等産生的作用力也促進了海岸地貌形成。

波浪作用被認為是塑造海岸地貌最積極、最活躍的動力因素。近岸波浪有著驚人的力量,它們以巨大的威力衝擊著海岸,壓縮岩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氣。當海浪離開岩壁的瞬間,這些裂隙中的水和空氣又急劇涌脹,在強烈的壓縮和膨脹雙重作用下,岩石從完整變得粉碎,岩壁也隨之不斷剝落。蝕落的岩屑在波浪卷帶下又撞擊岩壁、磨蝕岸坡。海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拍打,海岸在其作用下也不斷改變著原有的面貌,形成了各種海蝕地貌,如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等。

在海蝕地貌形成的同時,那些被海浪侵蝕的碎屑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沙嘴、海灘、珊瑚礁等各種形態。海積地貌有著較嚴格的分類,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成因的不同可分為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質的組成及其形態的不同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海岸帶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長和遺體堆積,對海岸地貌的發育也産生了一定影響。在不同氣候帶,海岸地貌也具有不同的特徵。如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適合珊瑚大量繁殖,可能會出現珊瑚礁海岸。而在鹽沼植物廣泛分佈的海灣、河口的潮灘上,可形成紅樹林海岸。

本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一級教師王和意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