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2000強”乃創立於1917年的《福布斯》雜誌主辦,被譽為全球最權威、最受關注的商業企業排行榜之一,以營業收入、市值、總資産和利潤等四項指標對入圍者綜合打分,而非簡單的依據企業銷售額或利潤進行排名。登榜者,也往往被視為各自行業的全球頂尖企業。

這一屆“全球企業2000強”營收總額達到42.3萬億美元,利潤之和3.3萬億美元,資産總和201.4萬億美元,總市值高達54.3萬億美元。

一年間,巨擘林立無弱者的2000強榜單,中國人壽何以勁增68位?

作為此次國內入圍榜單者名次提升最大的企業,中國人壽排名大幅提升的原因或有三重答案。

第一重答案

時代因素:大國崛起,行業輝煌推瀾7家國內險企入圍

大國崛起是眾多中國企業入圍“全球企業2000強”最根本的時代因素。

即便全球經濟放緩的2019年,中國依舊以6.1個百分點的GDP增幅成為十大經濟體中增速最高者,國內GDP達99萬億元,幾近百萬億,穩居世界第二位。

事實上,過去的數年中國持續領跑全球十大經濟體GDP增速。

最典型的數據:2010年初登第二大經濟體之時,中國的GDP與第一大經濟體GDP對比僅為41%;2019年,這一數字達到67%。更有多家智庫的普遍觀點認為,中國將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這些數字的背後,中國企業伴隨大國同步崛起,在“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中表現亮眼。

5月中旬,福布斯發佈的“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美國有588家企業上榜,數量最多。中國次之,共有367家企業上榜,再創歷史記錄。日本上榜企業為217家。

其中,中國內地266家企業上榜,新入圍者41家,佔比15%。美國新入圍者佔比不足10%。

多家大型國有金融企業表現強勁,如中國工商銀行連續8年蟬聯榜首,中國建設銀行奪得亞軍,中國農業銀行名列第5位、中國銀行排名第10。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紛紛入圍。

保險領域,中國有7家險企入圍,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新華保險、中國再保險,排名相對往年分別實現了0、-61、68、10、-40、6、26的名次上升。

第37名中國人壽,不僅是國有保險企業排名最高者,亦是中國企業排名增幅最大者。

探析中國人壽如此強勁的排名提升,除了大國崛起的時代因素,中國保險行業高品質發展黃金時代的來臨,亦是一個根本性因素。

這一點,2019年有兩大數據佐證:

其一,2019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新臺階。根據GDP的漲幅,對應各國保險發展水準。大約在各國每人平均GDP突破10000美元的時候,保險會呈現出爬坡式上漲的狀態。

其二,2019年,中國人口突破14億。14億人口,這意味著足夠的保險人口基數,加上國內保險滲透率嚴重不足的現實,及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風險保障意識的顯著增強,都在預示著中國保險業正在迎來高光時刻。

大國崛起與行業高品質發展也是國壽排名上升的時代和宏觀背景,但外部因素並不足以令之實現68位排名的大幅提升。內因才是必然。

第二重答案

根本內因:重振國壽,方才是排名躥升68位的必然因素

從2018年的105名,到2019年的37名,這一年裏國壽經歷了什麼?

如果説耗時18年完成的每人平均GDP從1千美元到1萬美元的跨越,是國壽“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持續提升的外部因素,那麼內部因素當是——“重振國壽”蹄疾步穩,實現良好開局。

“重振國壽”,始於2019年。如同所有“王朝中興”前夕萎靡蹉跎,2019年前夕的國壽頗受質疑,一方面是來自市場份額的下滑,凈利潤腰斬一朝回到十年前,令之士氣頗為低落;另一方面則是拘于“體制內”的無奈,市場化改革的不暢難以跟上中國壽險市場競爭激烈之程度。

伴隨新班子更替,2019年初,“重振國壽”六問應勢而出,“需要明確和把握什麼?需要繼承和發揚什麼?需要克服和解決什麼?需要調整和優化什麼?需要轉換和轉變什麼?需要創新和創造什麼?”六個問題振聾發聵,吹響了“重振國壽”新征程的號角。

隨後的多個公開媒體活動中,國壽發佈國壽市場化改革藍圖——鼎新工程。從前端“一體多元”佈局,到中臺流程重塑、科技助力,再至資産端的投資驅動,面對多年沉疴和洶湧而來的科技衝擊、模式升維,“重振+鼎新”成為其2019年的關鍵詞。

於是,我們看到了國壽2019年的高光表現:18.6個百分點的新業務價值增幅、全年5670.86億元的保費,184萬的銷售人力、7.3%的綜合投資收益率、3.7萬億元的總資産、583億的凈利潤,重回千億美元並創下過去五年新高的總市值......

“幹部能上能下、分配能多能少、人員能進能出”的改革話語體系中,2019年的國壽肌肉盡顯,持續的季報、半年報、年報的靚麗風光,一掃往昔之低迷。

穩坐市場第一、逼近15%的資産增速、同比增速412%的凈利潤、增長高達60%的總市值等系列硬核指標,又恰是“全球企業2000強”評選關注的四大核心指標。

從這一維度,當可以更好的理解國壽何以在“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大幅上升。

第三重答案

紅利初放:硬核指標之外看到未來,高品質轉型之正解

或許是營收、總資産、利潤、市值等硬核數據過於燦爛耀眼,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他重要的核心數據,甚至是走向高品質之路的戰略戰術。

熟知壽險經營者可知保費久期、産品結構、渠道結構等數據更能彰顯一家壽險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

事實上,這一點恰是國壽2019年表現頗為靚麗的地方。

典型者如保費業務結構的改變,2019年國壽躉交保費佔比僅為0.4%;首年期交保費達1,094.16億元,佔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為97.89%;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42.1%;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重七成......續期拉動效應進一步顯現。

疫情下的第一季度,在行業保費僅增長2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國壽保費增幅依舊達到2位數,是行業增速的6倍,乃“老三家”中增速最高者。

再如相對國壽200萬行銷人力的強勁數字,其實“聚焦大個險”戰略方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這支全面融合行銷與收展隊伍、保險規劃師隊伍、電話銷售隊伍,集合行銷、收展、企劃、教育培訓、綜合金融、運營6大一級部門的大個險事業群,方才是這家保險巨擘的鎮司重器。

伴隨保費端的調整,投資端的戰略完善是之另一把鎮司重器。具體而言,以資産負債聯動為核心的大類資産配置方法論成為戰略性的“作戰指導”,逐步完善了戰術資産配置、專業品種投資管理、全口徑風險管理、投資運營支援等在內的投資管理體系。

科技的時代,運營前中後三端的流程優化與再造探索、能上能下的“市場化”改革等項目重塑也非簡單數字可描述的,亦非朝夕間可完成。僅2019年國壽與機制性配套的項目多達30余個,從銷售、産品導向,到科技時代的用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重塑,整體完成時間短則三年,長則五年。

當上述非數字可描述的項目完成時,即其鼎新計劃達成時,就是大象轉身時。對國壽而言,最大的紅利尚需時間,這也是國壽巨大的體量決定的。如此,可以將“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排名上升理解為是之走向未來的開始。

如何走向高品質發展註定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是保險公司的共同考驗。

上述種種,皆是國壽轉型的思考與積累,或許也是傳統壽險企業走向高品質發展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