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水鋼)地處貴州省六盤水市,是1966年建立的“三線”企業,生産規模為年産鋼500萬噸,是西南重要的大型鋼鐵基地之一。近年來,水鋼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壓縮産能150萬噸,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困難面前,水鋼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改革創新,推進技術進步,經濟效益穩步提升,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隨著生産經營形勢逐年向好,水鋼努力踐行著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履行了國營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脫貧攻堅這項歷史性偉大工程中,水鋼根據貴州省委、省國資委和六盤水市委的統一布署,與水城縣保華鎮海螺村、營盤鎮羅多村等5個極貧村結成幫扶對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努力推動這些村脫貧摘帽,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日,記者在水鋼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水城縣保華鎮(現由六盤水市鍾山區代管)海螺村採訪。

“張書記,來家坐坐,喝杯茶。”一位大娘在家門口喊道。

“張書記,幾天不見了,還以為你不管我們了呢。”一位在鋤地的大爺喊道。

”謝謝!我還有事,改日再來,你家的馬鈴薯挖完了沒有?”······。張家相應接不暇的回答道。

“老竺,你要的藥我給你買來了。”張家相對著一戶人家開著的門裏喊道。屋裏走出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張家相拿出一包藥遞給他。老人連聲説著“謝謝張書記,謝謝張書記。”

······

這裡是海螺村第四村民組。村民們忙著打招呼的“張書記”,就是水鋼派駐保華鎮海螺村扶貧的第一書記張家相同志。

張家相原是水鋼技術中心化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高大魁梧的身材,黝黑的面龐,給人一種淳樸、實在的感覺,往哪兒一站,就好似一座鋼鐵鑄成的雕塑,現實中他也是一個和鋼鐵打一輩子交道的“鋼鐵漢子”。老張1982年畢業于重慶鋼鐵學校分析化學專業,後來又攻讀了昆明理工大學工業自動化本科,在水鋼技術中心化驗室一幹就是三十多年,從一個技術員成長為中心化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對水鋼數十種産品的物理、化學性能了然一胸,是水鋼權威的化學分析專家。

2016年,張家相準備申請提前退休,但卻被水鋼公司派往保華鎮海螺村從事脫貧攻堅,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領導找他談話時,他爽快地答應了:“我是一名共産黨員,服從組織安排是我的責任,能為脫貧攻堅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是我一生最光榮的事情。”

春風化雨暖人心扶貧工作終破局

海螺村距離保華鎮政府所在地22公里,轄16個村民組,1467戶5954人,彝、回、水族等少數民族佔36%。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02戶1172人,貧困戶中少數民族佔比較大,貧困程度較深。這裡地處烏蒙山區,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喀斯特地貌發達,地勢落差大,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1560米。可耕地面積10736畝,每人平均約1.8畝,雖然不算少,但土地貧瘠,缺少水源,氣溫較低,農作物産量不高。

張家相剛到任時,對村裏的貧困狀況深感震驚。不少群眾居住在腐朽的茅草屋裏,個別村民甚至住在岩洞裏······。由於交通不便,一天時間大部份是花在路途中,他早上從市區出發,到了村裏已經天黑了,只好在村委或村民組負責人家中借宿一夜,第二天才能開展工作。由於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不理解,存在嚴重的抵觸情緒,扶貧工作難以推進。他組織村民開會時,村民們根本聽不進去,還找種種“理由”和他吵架,有的用民族語言罵他,他聽不懂,只能陪著笑臉耐心解釋。由於群眾不配合,扶貧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儘快取得群眾的信任,使扶貧工作早日取得突破,張家相決定先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感化他們。他帶著扶貧工作組的幾個年輕人不分節假日,不論颳風下雨,起早摸黑,走村串寨,和群眾拉家常、套近乎,看到群眾在鋤地,他們也找來鋤頭幫著幹起來;看到有群眾養蜜蜂,他買來養蜂書籍送給養蜂農戶,和養蜂農戶一起切磋養蜂技術;得知哪家有人小病小痛,他默默為患者送醫送藥;四組一個殘疾青年生活困難,老張為他辦好了殘疾證和低保並親自送到家中;看到群眾上山砍柴過年,老張就與水鋼公司協調,為村民送來30噸煤炭,分發給部分困難群眾,使他們過了一個溫暖年;村裏沒有集體活動場地,老張從水鋼運來水泥,動員村民無償提供土地和投工投勞,建起了一個小廣場,並在去年春節第一次舉辦了聯歡晚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張家相和工作組同仁們細緻入微的工作像春風化雨,感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村民們慢慢向工作組敞開了心扉,訴説他們心中的所想所盼。老張和工作組的同志們也漸漸和群眾融為一體,成了名副其實的“莊稼漢”。

“我來自盤州市農村,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對農村和農民有深厚的感情,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就好比是幫助我自己的親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張家相告訴記者。

基礎設施優先建海螺群眾百業興

海螺村的群眾漸漸對張家相和工作組的同志産生了信任,積極與工作組一起分析海螺村發展滯後的原因,研究脫貧攻堅的途徑和方法,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先解決灌溉水源和交通運輸這兩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思路確定了,張家相就帶領工作組的同志們到有關單位和部門求援,先是從水鋼公司爭取到200萬元扶貧資金,又通過協調相關部門,為海螺村申請水利灌溉項目,得到120萬元專項經費,建起了300立方高位水池一個,目前已將供水主幹管道鋪設到8個村民組。在幾個耕作條件較好的壩區,噴灌、滴灌管網已鋪設到田間地頭,直接受益群眾2000多人,為海螺村發展規模化種養殖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緊接著,張家相和工作組的同志又多次前往交通部門反映情況,終於將通村公路較早的納入了“村村通”、“組組通”計劃,建成了21公里的水泥路面,”出行難”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來自盤州市的鄧金峰告訴記者:我2017年來海螺村種植草莓,當年就被一場大洪水淹了,損失20多萬元,正準備收拾東西回老家時,張書記找到府來,讓我和村民們合作一起幹,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我,在我這裡務工。當時缺乏資金,工作組的包廣卓同志就給我協調貼息貸款。現在已經種植草莓40多畝,常年務工人員8人,每年發放務工費20多萬元。我還與大連市草莓協會聯合建了200多畝草莓育苗基地,將草莓苗銷往大連市。每到草莓成熟的季節,工作組的吳剛、劉世剛(兩人都來自鍾山區委宣傳部)就組織媒體提前宣傳,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要是沒有張書記和工作組同志們的幫助,我就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功。

“現在灌溉問題解決了,我也種植了40畝草莓苗,投資了十多萬元,每畝至少可賺兩萬元;還養了30頭豬,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多虧了張書記操心。”村民穆顯成站在他剛建好不久的3層洋樓前高興的説。

穆顯成的妻子是村小學的老師,他也算是村裏的能人之一。談起近年來海螺村的變化,穆顯成如數家珍:“去年水鋼公司援助建設了灌溉水池,對村裏的發展貢獻最大;學校的桌子、食具、顯示屏也是水鋼捐贈的。以前的路全是鵝卵石路面,車子進不來,農産品運不出去,群眾生活很苦。張書記來後,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戶門口,生活生産條件大大改善,不少村民買了汽車和農用機械。張書記每天清早就開著自己的私車走村串戶查看,觀察哪些村民最早下地幹活。最早出門幹活的村民就是勤快人,晚出門的就是懶惰人,張書記就會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去做工作。現在,群眾的精神面貌已經大為改觀,勤勞致富的人越來越得多了。“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海螺村的住房保障工作、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也同步推進。共改造危房107戶(其中貧困戶45戶),實現全村住房安全保障100%;易地扶貧搬遷3戶,實現了戶戶就業目標;投資369萬元對全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通寬頻比例達100%;庭院硬化、公廁、垃圾清運等都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74歲的竺少成老人激動的説:“張書記來了以後,把我家的茅草房翻蓋成了水泥房,還買了傢具送我,親自為我辦存摺,為我孫子上戶口,我幾天見不到他就心理髮慌,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組織派來了張書記這樣的好領導。······“

據介紹,自2016年以來,海螺村以“三變”改革為抓手,以合作社為載體,大力抓好産業和生態扶貧工作。目前已經流轉土地6897畝,通過合作社帶動,並爭取六盤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海螺村致富能人、貧困戶、合作社等33家個人和單位發放創業貼息293萬元。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種養殖業,培育出“海螺草莓”、布朗李子、西瓜、羊肚菌、櫻桃、葡萄、四季李、肉兔等特色品牌。退耕還林3740.21畝,發放林業補助金17.79萬元,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實現了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

抓好黨建作引領展望未來路更寬

作為一個老黨員、駐村第一書記,張家相深知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做到時時處處相信黨組織、依靠黨組織。在他的帶領下,黨的“三會一課”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100名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他積極向水鋼公司黨委領導彙報工作,爭取公司領導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理解和支援。“海螺村脫貧攻堅取得的每項成績,都離不開水鋼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援。同時也是駐村工作組的同志們努力的結果。”張家相説。

談起海螺村今後的工作,張家相胸有成竹的説:"一是要抓好今年産業發展計劃的落實,使磨芋種植達面積到200畝;新建草莓大棚22個;發展草莓育苗基地一個,面積200畝;打造“小康菜園”573個。二是抓好永久花種植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經流轉土地1000多畝,力爭早日引進有投資意向的德國、義大利、台灣等外商入住;三是做好“小石林”休閒旅遊開發的規劃,使海螺村的經濟發展提檔升級。”

水鋼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袁國雄告訴記者:“水鋼黨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抓緊抓好。公司領導和有關部門多次深入幫扶村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的幫扶措施,做到精準施策,確保被幫扶村如期脫貧摘帽。張家相同志受公司委派到海螺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盡職盡責,深受群眾信賴和擁護,在他身上凝聚了水鋼人的精氣神,去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為水鋼爭了光,我們認為是名至實歸。”袁書記的話説出了海螺村群眾的共同心聲,我們相信,海螺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