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淑玲,女,1965年12月生,陜西省潼關縣人,中共黨員,教授。1988年畢業于陜西師範大學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于西北大學研修電腦相關課程,2007年于陜西師範大學做訪問學者。

從教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先後主講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參與編寫教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主持院級精品課程《數值分析》的建設工作,參加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指導工作,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學生喜愛,同時也邊教邊學,經過努力確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主要是致力於研究微分方程穩定性的理論及其應用。

主持省級科研項目3項,主持校級科研項目5項,先後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有被SCI與EI收錄的,也有CSCD源期刊的。多次參加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並獲一等獎,還被授予“教壇新秀”“優秀輔導員”“優秀共産黨員”“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查淑玲回憶她讀小學的時候,由於村裏有很多同齡的孩子學的不是太好,我們就在自家院子裏蹲一塊小黑板,大家以玩樂的心態輪流講做家庭作業,她成為了主角,這讓她很開心,小時候的經歷讓她對教師有了憧憬。後來在三年的高中學習過程中,那時候她們的各科代課老師全都滿腹經綸,覺得很厲害,正好又幸運地趕上了黨的好政策,高考後便選擇到師範院校提升自己,立志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三十多年的從教生涯,她仍“衣帶漸寬終不悔”。

查淑玲稱印象最深刻的是畢業最初的幾年,在當輔導員,班裏的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主動,相互之間比的是學習,生活上也互相幫助,課外在操場上還經常能欣賞到他們矯健的身姿。而且曾經帶過的學生到目前還一直保持著聯繫,自然也成為了朋友。對於一個教師而言,學生認真學習,能記得教過他們的老師,這就是最感動的事。聽著學生訴説自己的經歷,回憶以前發生的故事,真的特別快樂!

查淑玲稱當代大學生們是一群思想活躍,不受條條框框限制的具有超前創造力的一代新人,他們用心向上、樂觀進取,有著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社會參與意識與創新求變意識,是祖國的棟樑。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存在欠缺,沒有清晰的目標,分不清主次,在娛樂、學習、工作中迷失自我,不該做的忙著做,該做的反而不做,比如經常呆在宿舍打遊戲。我希望這些人可以找準目標,奮鬥起來,完善自身,承擔起他們的責任。

她介紹在教學中會有很多枯燥的理論知識,很多學生積極性不高,所以在講解基本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無趣,這是很正常的事。例如學生很多時候對定理中給出的條件感到莫名其妙,不清楚為什麼選用這個條件,條件又有什麼選擇標準,而如果在教學中我們將該定理産生的背景以及相關數學家們所經歷的故事展現給學生,學生自然能理解的更多。在教學方法上屬於見微知著,學生就會有種代入感,也就有了興趣,對這個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好很多。

查淑玲覺得身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擁有淵博的知識,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以生動豐富的激情投入到教學中,從而吸引到學生,課堂也會比較活躍。要學會賞識和激勵學生,要學會與學生合作交流,當學生對你的課堂感興趣時,還愁什麼不投入?

“付出總有回報”是一句千古流傳的哲理名言,那麼付出真的就必須有回報嗎?如果付出是為了回報,當得不到回報時我們為此糾結而使自己精疲力盡,心情鬱悶而影響健康有什麼意義呢?確定付出是我們的一種選擇,一次修行,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在付出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得到愉悅的心情,使自己昇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閱歷的增長,慢慢的理解了回報的真實含義。當教師不是為了回報才去的,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