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是對採掘品和農産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産部門,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必須堅持製造業發展不動搖,同時不斷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首先,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儘管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但2017年製造業增加值仍高達24.05萬億元,佔GDP的29.3%;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製造業增速保持穩定才有可能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其次,製造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8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17258.2萬人,其中製造業4178.3萬人,佔24.2%;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37413.0萬人,其中製造業5775.8萬人,佔15.4%。而且與其他産業領域特別是生活性服務業部門相比,製造業由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度高,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高,能夠提供較高薪酬水準的工作崗位。

再次,製造業是主要的國際貿易領域。根據WTO的數據,2017年全球商品和商務服務出口230862.3億美元,其中商品出口177285.2億美元,製成品出口121605.4億美元,製成品出口占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52.7%、商品出口總額的68.6%;如果考慮到商務服務出口中還有1886.9億美元商品相關服務,則製造業及相關服務出口可達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53.5%。製造業在我國出口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2017年我國商品出口22633.5億美元,佔全球12.8%,居世界第一位;商務服務出口2263.9億美元,僅佔全球4.2%;製成品出口21251.2億美元,佔全球17.5;製成品出口占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85.4%、商品出口總額的93.9%。

同時要看到,製造業是技術創新的驅動器。製造業是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研發投入最高的産業部門。2017年,商業企業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之中的製造業佔比,日本、德國、中國分別高達86.8%、85.0%和85.0%。除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之外,我國的R&D經費支出、R&D人員和有效發明專利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部門。在向創新驅動發展邁進、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的過程中,製造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製造業也是服務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不斷提高,2015年超過50.5%,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52.2%。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支撐,需要製造業提供設備、工具、原料的生産資料,通信、軟體和資訊服務、網際網路、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務業尤其離不開先進製造業的支援。同時,製造業本身的發展也會衍生對服務業的需求,帶動金融、法律、物流、諮詢、會計審計等附加價值較高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

此外,製造業是綠色低碳發展的推動力。雖然有一些製造業企業的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但製造業並不等同於高能耗、高污染,製造企業能夠做到綠色、低碳發展。同時,治理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需要製造業本身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需要製造業通過技術和産品創新,提供先進的裝備、新材料和其他高科技産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最後,製造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沒有先進的製造業,不僅在全球價值鏈中會處於低端分工地位,而且在全球國際競爭中處於受制於人、被動挨打的局面;沒有現代化産業鏈和強大的生産能力,不能自主製造尖端武器裝備,就不能有力地保障國家安全。

我國不僅要堅持發展製造業不動搖,將製造業比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準,而且要不斷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由量大轉向質強。一是優化製造業結構。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前沿技術産業,不斷提高高技術、高附加值産業和産業鏈環節的比重,降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産業的比重,彌補産業鏈短板,增強産業鏈韌性,提升産業鏈水準,推動製造業的高端化、綠色化,實現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攀升。二是加快製造業智慧化轉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興起,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智慧機器人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並向其他産業領域擴散。積極利用新一代資訊技術提高我國製造業的研發和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提升産品品質、增強産品國際競爭力。三是推動製造業的業態創新。一方面,隨著技術水準的升級,製造業將會由加工製造環節向全球價值鏈的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等環節轉型;另一方面,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助力下,製造業産品可以衍生出豐富的增值服務,成為企業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製造業實現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