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7日,河南工程學院詩詞協會與中牟縣詩詞學會、鄭州市中牟縣鄭庵鎮前路儉村民委員會聯合舉辦了“鄉土人才農民詩人張國儉詩詞音樂朗誦會”,以實際行動,邁出了高校與村鎮聯合,送傳統文化到百姓身邊的新步伐。

瑞雪過後,春意料峭。2月17日上午十點,“鄉土人才農民詩人張國儉詩詞音樂朗誦會”在中牟縣鄭庵鎮前路儉村黨群服務中心如期舉行,來自鄭州、焦作等地的詩人、朗誦者齊聚一堂,共用詩詞文化的藝術魅力。

張國儉是中牟縣前路儉村人,自幼喜愛寫作,從1983年發表文章以來,他筆耕不輟,數十年如一日在各類媒體發表詩詞2000多首。從起初在城裏參加工作,到後來返鄉成為一位農民詩人,一路走來,張國儉用他詩人的眼光,獨到的感悟,把家鄉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小橋流水,故鄉明月,對親人的思念,都成為他筆尖上流出的涓涓詩行。通過詩詞的藝術語音,傾訴著發自肺腑的心聲,感受著時代的脈動。他以詩詞為載體,營造著濃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激發大家熱愛家鄉、回歸故鄉、努力為家鄉文化建設做貢獻的浪漫情懷。

詩詞朗誦會共分四個篇章,第一篇章是《家鄉美》,第一個登臺的是來自省會鄭州八歲小朋友任永琰,朗誦了張國儉的詩作《賈魯河》,作品以深情、真摯的詞句表達了一個中牟人對心中的母親河的細膩情感。河南工程學院詩詞協會副會長、河南省詩歌創作研究會會員,故鄉中牟的詩人馬紹春滿懷激動的心情,他朗誦了與詩友創作的《中牟》詩作,表達了對故鄉深深的眷戀、摯愛與美好祝願。遊子常思故園事,綠葉總懷鄉土情,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馬杉杉演唱了《落葉歸根》,傾訴了遠方遊子懷鄉之情,使詩詞音樂朗誦會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第二篇章是《故鄉情》,故鄉的一切在詩人眼中都是最美的,賈魯河岸邊的一枝一葉、一草一木,村頭的一磚一瓦、一溝一壑,都是那麼親切難忘,在詩人的眼裏都充滿著詩意。張澤慧朗誦了《夜的眼睛》、陳立新朗誦了《風》、李錦暉朗誦了《蝶戀花.中秋》、田月美朗誦了《下雨的時候》、高松朗誦了《陪在母親身邊》、李靜朗誦了《生活就是這麼美》,來自河南省老幹部朗誦協會的張玉娜,朗誦了作者的《在心裏》,她聲情並茂、如泣如訴的朗誦,詮釋了作品中兒子對母親的深情懷念與不捨,感動了在場的觀眾紛紛落淚。聆聽著張國儉的一首首詩作,昭示了作者對故鄉的風雨和明月的遐想、懷念親人的悲傷別離之情。也正如知青詩人朱國強讚嘆張國儉的詩作是“故鄉的一滴晨露、一彎月亮都是詩句,田野裏一年四季變換的風都是悠揚的歌。”

第三章為親友團讀詩,難能可貴的是,前路儉村的十多名鄉鄰、親友、同學也上臺朗讀了他的詩作,操著鄉音紛紛表達出對故鄉的讚美與熱愛、對母愛親情深深的崇敬、對親人先輩的緬懷與感恩、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第四篇章為《山河秀》,在詩人眼裏,不但家鄉的景像是他書寫的題材,祖國壯麗和秀美的山河都是詩人謳歌讚美的對象。張國儉在洛寧縣羅嶺的高山牡丹節采風活動中,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夜不能寐,創作出了《羅嶺石佛山記》在河南日報農村版發表。還有專程從焦作市趕來參加朗誦會的詩友康明及其團隊分別朗誦了《春雪》、《咏雪》、《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作品,既謳歌了先鋒人物、時代楷模,又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他們飽含激情的朗誦,使整個詩詞音樂朗誦會達到了高潮,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的正能量。

北師大客座教授張乾點評説,張國儉的詩詞蘊含著濃厚的親情、淳厚的鄉情,質樸自然、真摯感人,農民的詩最直接地反映了最基層的社會生活,有著更強的社會功用,在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功不可沒,他表示“眼前景,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詞”。

此次以農民詩人作品為主舉辦的個人詩詞朗誦會,也是河南高校與村鎮聯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讓大眾感受詩詞藝術魅力,文化興村的重大舉措,對文化興國、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