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與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6集電視紀錄片《趕大營》在天津衛視開播。唯美的畫面和極具揭秘性的史實再現讓眾多觀眾和網友為該片點讚。

作為該片的親歷者,泥人張第六代傳人張宇也參與了《趕大營》的拍攝。談到這次的拍攝經歷,張宇告訴記者:“整個拍攝過程,重新走了一遍當年趕大營的人們走過的路,有漫漫黃沙戈壁,有炙熱的沙漠,也有冰天雪地的新疆草原、戈壁綠洲。在行進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了旅程的艱險與困難,在戈壁之中雖然有著現代的交通工具,但面對黃沙戈壁的時候,仍然難以想像,怎樣的勇氣才能使人們帶著貨物,徒步穿越這茫茫的無人區,跟隨大軍的腳步,抵達幾千里之外的目的地。”

他們從楊柳青出發,在離家千里之外的新疆辛苦經營,之後又千里迢迢返回天津落葉歸根,在天津繼續開展自己的商業經營。這種行商的方式也成為兩地物産文化交流的開端,張宇表示,兩地的文化經濟通過天津人艱辛的旅程,營造了歷史性的時代。“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鼓舞與欣慰。吸取這種拼搏進取精神,在文化傳播中展現我們的文化自信,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帶到更多的地方,與更多的文化去溝通交流,彼此了解,互相欣賞,是我們今天的文化工作者應有的理想和信念。”

張宇説,拍攝過程的艱辛讓他對趕大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重新認識了具有拓荒精神、奮發有為的天津人。“《趕大營》再現了一百多年前,一批天津人隨軍遠赴邊疆,建設邊疆的故事。它展現了天津人有情有義、誠信為本、家國一體的‘趕大營’精神。”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紅在看過該片後表示,《趕大營》撿拾起一段被淡忘的真實歷史,它將像“走西口”“闖關東”一樣人人皆知。“這部作品時代跨度大、史實容量大,對於津商發展的總體過程做了詳細梳理。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一批批天津人為家國奮鬥、為理想奔忙的多彩景象,也通過史實的挖掘與串聯,突出表現了天津人勇於突破、敢闖敢幹的精神氣節,樹立了全新的天津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