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遊樂場而生的摩天輪,如今更多地成為城市的地標。仰視所見之高,俯瞰所及之廣,每個城市的摩天輪都帶著當地獨有的味道,和城市美景一起,成為旅行者津津樂道的嚮往之地。

      1欲與埃菲爾鐵塔試比高

      摩天輪是一種大型轉輪狀的機械建築設施,上面懸挂在輪邊緣的是供乘客搭乘的座艙,乘客坐在摩天輪裏慢慢地往上轉,可以從高處俯瞰四週景色,既驚險又刺激,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説起摩天輪的發明,很少有人知道它原來和世博會有著密切的關係。

      19世紀末期,美國的經濟趨於繁榮,大眾娛樂文化已經開始興起,馬戲團、音樂劇團、魔術表演、餐館等快速增加,娛樂消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400週年,1893年,美國決定在芝加哥舉辦一場世博會。那時,美國並未取得當今世界的國際地位,因此歐洲人都在懷疑,繼1889年巴黎世博會大獲成功後,美國人能否成功辦出一流的國際盛會。

      在芝加哥世博會以前,娛樂項目一般只能設置在世博園區外。而世博會巨大的影響力使眾多娛樂業經營主看到了商機,他們強烈要求在園區內有自己的經營場所。為了渲染氣氛聚集人氣,芝加哥世博會主辦方決定在世博園區邊上設置一條一公里長的娛樂帶,稱為“大道樂園”,裏面安排各種體育活動、流行音樂、真人秀、馬戲表演,甚至模擬軍事戰爭遊戲等,體現這座城市的特色。

      但這都是“小菜”,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是上一屆巴黎世博會最閃耀的明星和最輝煌的遺産,怎樣才能有一個足以與之相媲美的建築,讓美國的世博會主辦者們絞盡腦汁。他們向民眾廣泛徵集好的設計方案,並許下重金。

      在收集上來的幾千份作品中,主辦方看到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方案,那就是賓夕法尼亞州工程師喬治·菲利斯的設計。那是一個“大膽而獨特”的大轉輪,其創意來自菲利斯童年記憶中故鄉的小水車。設計稿中,這個大轉輪中心軸高13.71米,有36個座位艙。當人們乘著轉輪到達空中時,可將世博園的景觀一覽而盡。經過大家的投票,主辦方決定建造這個大轉輪來為世博會賺眼球。

      在實際建造當中,為了與埃菲爾鐵塔一較高下,這個大轉輪建有26層樓之高,直徑約80米,座艙數36個,每個座艙裏有38個長毛絨材料製成的舒適座位,再加上站位,一次可容納2160人,旋轉一週時間為20分鐘。推動這個“巨無霸”旋轉的力量來自兩台各1000馬力的蒸汽機,它們安放在地下室裏,通過齒輪和鏈條與大轉輪的軸相連。鍋爐房則建造在180米開外的地方,以防止遊客受到煤煙熏嗆。

      果不其然,大轉輪一亮相就成為這屆世博會上最閃耀的明星,雖然它的位置並不起眼。在約650英畝的會展場地上,幾乎任意一處的參觀者都能瞥見這個高達80米、旋轉著的“巨人”。乘客們一次又一次登上轉輪觀賞風景,在驚嘆聲中感受一種全新的體驗。世博會期間,共有100多萬名乘客被送上80米的高空,每人每次需要支付50美分,許多人都反覆多次乘坐。而其總收入達到了72萬美元——使其成為此次世博會上唯一可盈利的發明。

    “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將埃菲爾鐵塔裝在一個樞軸上,然後讓它動起來而已。”菲利斯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現代摩天輪,正由於其成就,日後人們皆以“菲利斯巨輪”(Ferris Wheel)來稱呼這種設施,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摩天輪。

      菲利斯摩天輪開創了現代摩天輪先河。雖然這個巨輪沒有像預想那樣壓住埃菲爾鐵塔的風頭,但卻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震撼,毫無爭議地成為本屆世博會的象徵。自此以後,這樣的大轉輪就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更難得的是,100多年來,摩天輪對人們的吸引力從未衰退過,直到今天,仍有無數大轉輪依託現代化的設計在世界各地旋轉升騰。

      2摩天輪熱潮“燃”遍全球

      在摩天輪的發展歷史上,倫敦的“倫敦眼”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雖然在設計的原理和外形上並未有多大的創新,不過這個摩天輪以大出名,甚至算得上是個瘋狂的城市創舉。它建於1999年,總高度為135米,共有32個座艙,裏面還裝有空調設備。每個座艙可載客25名,旋轉一週需要30分鐘。

    “倫敦眼”又稱“千禧之輪”,原本是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造的,最初只獲准運作5年。因其地處泰晤士河畔,“歡脫”地與莊嚴的大本鐘建築群相對而立,這就讓很多人看不慣,認為它帶著明顯的娛樂場氣息,不符合倫敦的“紳士”風度。沒想到,摩天輪建成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成為倫敦市的地標,這座用7500萬英鎊打造的臨時性建築因此被保留下來。

      其實,對“倫敦眼”而言,高度並不是它最值得稱讚的部分。這個重1600多噸的龐然大物,是在浮于河面的一個平臺上建造的,兩個從陸地延伸過來的支架承擔了它大部分的重量,另外加上六條巨型鋼索防止其倒塌。直到接近完工階段,負責建造的工程師才透露,他們在設計時比預先估計多嘗試了幾百萬次的運算,超過世界上任何較大和複雜的建築,以確保其安全性。

    “倫敦眼”的誕生源自《泰晤士報》一項徵集千禧年最具野心計劃的競賽,是一對夫妻建築師團隊提出的方案。這一設想得到了主要贊助商英國航空公司董事長的追捧,並在16個月後成功推出了現在的這個龐然大物。

      有人統計過,“倫敦眼”的吸金能力居全英國付費景點之首。在它不停旋轉的過程中,平均每天都有超過1.5萬名遊客,願意每人支付26英鎊在135米高空一睹倫敦風采,為該市旅遊業賺進了天文數字,這也是它“由臨轉正”的一大重要原因。

    “倫敦眼”刷新當時的世界巨型摩天輪紀錄,此後也“點燃”了這股熱潮。就在2000年過後的一兩年時間內,法國巴黎協和廣場、日本東京江戶川區葛西臨海公園等均建起了摩天輪。

      後來,摩天輪的數量和高度幾乎每年都被刷新。從世界級大都市到普通二線小城,不論城市體量,“第一高”之爭從未降溫。當然,有的是憑“凈高”,也有的是借助山頂、塔頂等“外援”而成為“最高”。如廣州新電視塔塔頂摩天輪,高達455米;俄羅斯莫斯科麻雀山摩天輪高170米。

      這還不算完。中東富庶城市迪拜繼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之後,2013年宣佈將建全球最大、最高的摩天輪“迪拜眼”,約210米。當時預計在2015年竣工,後來工期一再延遲,有消息稱計劃于2018年竣工,不過目前仍在建設中。

      3胎死腹中的“巨無霸”不在少數

      同為俯瞰方式,比起熱氣球、直升機等,摩天輪相對而言更為安全、舒適,遊覽價格也便宜,只是旋轉方式稍顯枯燥。

      但精明的商人早已考慮到這個短板,他們將摩天輪的旋轉時間設定在30分鐘以內,因為這段時間足夠讓遊人飽覽城市的美景,同時又不會感覺無聊,時間過長反而會適得其反。

      另外,雖然全世界的摩天輪可能在外形和功能上大同小異,但從選址來看,無一不是各城市最具特色之地。所以,即便同是登高俯瞰,但入眼內容大不相同:“尼亞加拉摩天輪”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克利夫頓山(Clifton Hill),比尼亞加拉瀑布高出53米,高空俯瞰瀑布和全城絕對令人嘆為觀止;荷蘭“海牙摩天輪”是全歐洲唯一一個矗立於遠海之上的摩天輪,遊客須走過狹長的棧橋到遠海,才有機會看到摩天輪入口。隨著摩天輪緩緩上升,一側是精緻市景,另一側是白浪翻滾的海岸線;新加坡“飛行者摩天輪”安置在一棟購物中心樓上,是新加坡唯一可以360度觀賞風景的場所,最遠視野可達45公里外的景色,包括馬來西亞和印尼部分地區……就是在國內,天津、南昌、蘇州、無錫等城市也在河邊或湖畔建有摩天輪。其中,被稱為“天津之眼”的永樂橋摩天輪,建在天津海河之上,高達110米,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建在橋上的摩天輪。

      可以説,現代時尚的摩天輪的確能夠彌補一座城市缺乏歷史遺跡的短板,建造者都希望自己手中産生的是一座城市乃至全世界的地標。但天災人禍,“巨無霸”水土不服或胎死腹中的也不在少數。

      2013年,曾被紐約市政府高調宣稱將建成“全世界最高”摩天輪的“紐約輪”,工期卻一拖再拖。前不久,《僑報》報道稱,“紐約輪”計劃最終傳出壞消息,發展商代表極度失望地表示,儘管策劃多年,但由於項目發展商和前承包公司鬧起糾紛並訴至法庭,導致資金鏈斷裂,這個需要10億美元資金的項目僅籌到4.5億時就無法繼續推行,最終計劃成為未知數。

      也有的雖建起,但運營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如美國拉斯維加斯、德克薩斯的摩天輪客流慘澹;德國柏林的摩天輪更顯尷尬,由於位於動物園附近的一座設備場,用柏林市市長的話説,這座185米高的轉輪原本是為了“豐富動物園景觀,還給整個柏林添光彩”,但卻遭到當地動物權利保護者的抗議,他們擔心一旦摩天輪投入運營,刺眼的燈光和旋轉的噪音會對動物産生消極影響。還有些出現了技術故障,今年4月墨爾本地標式觀景摩天輪“墨爾本之星”出現故障,95人被困在高達120米的高空車廂中,進退兩難;2016年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部一座摩天輪倒塌,造成至少6人受傷。

      最命運多舛的要演算法國巴黎摩天輪(或稱“協和摩天輪”)了。它位於巴黎市中心地標協和廣場上,高達70米,與凱旋門和盧浮宮呈一條直線,很多遊客將其視作與埃菲爾鐵塔媲美的巴黎地標。從1993年起,巴黎協和廣場先後出現過5個摩天輪,且都在同一個位置。其中,第三個是千禧年慶典的一部分,2002年1月被拆,先後賣給英國曼徹斯特、荷蘭阿姆斯特丹,如今在法國的安提貝蘭德“安身”;第四個是2009年落成,2015年被拆;最後出現的這個,其實是2016年6月才落成的,當時是為了慶祝在法國舉辦的歐洲盃足球賽。然而從2016年起,圍繞摩天輪不斷爆發“口水戰”,有民間組織認為它對遊覽巴黎景觀造成了妨礙,甚至向當地法庭提出上訴,要求將其移除。雖然摩天輪公司取勝,但後來又遭到巴黎市議會的一致投票要求拆除。原因是“破壞了協和廣場以及杜樂麗花園到香街美麗的歷史景觀,擺脫摩天輪有助保護這片區域‘歷史感的視覺樣貌’”。今年5月19日,該摩天輪已被拆除。

      4“建輪”腳步為何停不下來

      自從摩天輪在芝加哥誕生以來,就一直與過山車、旋轉木馬合稱為“樂園三寶”。但事實上,如今世界上大多數摩天輪並非修建於遊樂場裏,而是在鬧市中或是景觀帶,成為獨具吸引力的地標建築。為什麼會這樣?

      這裡不得不提到現代摩天輪設計師羅納德·比辛克(Ronald Bussink)。19世紀末發明的摩天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單純的作為遊樂場設施而存在的。比辛克1985年第一次涉足摩天輪領域,2000年受邀為巴黎千禧慶典建造摩天輪。很快,他就意識到“渾身發光”的大轉輪可以成為城市的地標之一,而不僅僅是遊樂場的附屬。之後,比辛克頻頻尋找那些具有商業潛力的地方和開發商,短短30多年間,已經在世界各地建造了超過100座摩天輪。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世界很多城市都建起了摩天輪,而且還有更多的正在籌建或擬建中。現在全球到底有多少座摩天輪,大概沒人能説得準。其中,日本算得上是最為熱衷的建造國,全國大大小小正在運營的摩天輪有130多座,如果將眼光放在全世界來看,日本的摩天輪雖然在高度上並沒有優勢,但是這並不妨礙每個大都市都將其作為本市的一個著名景觀,如東京的“鑽石與花”、大阪的“Hep Five”、橫濱的“宇宙時鐘”、福岡的“天空之夢”與“天空之輪”等。據不完全統計,僅日本就有20多座摩天輪在100米到120米之間。為什麼各地都熱衷於“建輪”呢?

      顯然,摩天輪的可複製性比摩天大廈容易多了。有人算過一筆賬,選擇摩天輪做地標是一個價廉物美的選擇——造價大多為幾千萬美元,正常用時一般在一到兩年。但如果要建造一棟摩天大廈,動輒就要幾億美元,如迪拜哈利法塔造價15億美元,而且三五年甚至更長的開發時間都是小意思。

      另外,摩天輪能依靠遊客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後期運營不複雜,而且源源不斷的遊客意味著促進城市經濟的繁榮——這是摩天輪經濟最大的吸引力之一。2014年,華盛頓景區國家港口附近的“首都之輪”誕生。這座摩天輪總投資1500萬美元,55米高,視野可達港口全景、亞歷山大舊城、華盛頓紀念碑等。人們對“首都之輪”的熱情超出了預期,據説在開門迎客的首周就有2.5萬的遊客量。

      此外,不知什麼時候,摩天輪開始同浪漫等詞語掛鉤,是很多情侶求婚的勝地。年輕人選擇在它緩慢旋轉到最高點時向心愛的人表白,像“倫敦眼”就專門設置一些私人觀景包廂,備有香檳和巧克力等,從來都是供不應求。南半球最大的觀景摩天輪“墨爾本之星”上,還推出過新奇的“天際婚禮”,新人們可以在豪華摩天輪包廂裏舉辦難忘的婚禮。

      大千世界

      各具特色的摩天輪

      維也納摩天輪:坐落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普拉特遊樂場,總高64.75米,于1897年落成,至今仍在正常運轉,是維也納著名的地標之一。它曾數次出現在大熒幕中,《愛在黎明破曉時》中的摩天輪場景,便是取景於此。它本來有30個車廂,在二戰期間遭到破壞,重建後只留下15個車廂。它多年來一直保持“世界最高”摩天輪的地位,直到1985年被日本築波市超過(85米高)。

      赤馬大阪輪:2016年7月1日開幕的赤馬大阪輪已經超過東京“鑽石與花”成為日本最高的摩天輪。它高125米,被譽為日本最豪華的摩天輪,不僅有冷暖氣,還設有平板電腦和地面LED燈,並且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帶有避震功能的摩天輪,坐一圈需要18分鐘,可飽覽大阪市內風光。

      廣州塔摩天輪:與一般豎立的摩天輪不同,廣州塔摩天輪的觀光球艙不是懸挂在軌道上,而是沿著傾斜的軌道運轉。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其位於廣州塔塔頂450米高空處,可以説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摩天輪。由16個透明觀光球艙組成,橫向旋轉,遊客可以從各個角度觀賞廣州夜景。

      白浪河摩天輪:又被稱為“未來之眼”,位於山東濰坊濱海區。輪盤直徑125米,總高度145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軸式摩天輪。常規的摩天輪多是中間有軸,或剛性或柔性支撐繞軸轉動。而“未來之眼”輪盤自身不轉動,通過轎廂自帶行走機構沿輪盤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