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實踐,是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承載著“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進取”的中國夢偉大使命。在上週日播出的《魅力中國城》舞臺上,山西永濟與福建武夷山,兩座城市就攜手,以各自獨特的城中“人”事,為我們展現出了大美中華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永濟大國工匠精神,助力“中國速度”閃耀世界;武夷山以紅茶為載體,凸顯出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兩座城市所帶來的感動與精彩,震撼心靈。

      永濟工匠精神讓“中國速度”閃耀世界

      彰顯中華民族自信

      我們小學課本中曾學過這樣一個故事,説的是宋朝工程家懷丙和尚,曾因“撈鐵牛”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他所撈的,正是歷史上的著名“唐開元鐵牛”,它位於永濟城西的黃河岸邊,曾使黃河天塹變成了通途。除了黃河大鐵牛外,永濟還有另一件非常“牛”的事——永濟電機的電傳動核心技術,它為一帶一路的“高鐵名片”做出了巨大貢獻。從1970年誕生第一台內燃機車主發電機,到時速350公里“復興號”貼地飛行,50年來,永濟電機的工匠們致力於研發生産高鐵“大腦”、“心臟”,以匠心與堅持保證著“中國速度”的安全穩定運作,書寫著中國動力的的光榮與傳奇。

513A3152


(永濟城市展演現場)

      登上《魅力中國城》,中車永濟電機總工程師王彬面向全國觀眾,呈上了一份令人驕傲的“成績單”。“目前,我們永濟製造的‘高鐵心臟’牽引電機,在國內外高鐵的裝配數量上都佔第一。”王彬自豪地説道,“此外,咱們永濟電機的核心技術,在全國範圍內擁有‘運營里程最長、運作速度最快、運作環境最為複雜’三大特點;無論是零下40度的極寒、零上40度的高溫,還是8級以上的風沙、高達1100米的高坡落差地形,咱們的永濟電機産品都能通過嚴峻考驗!”

      從“動車”到“高鐵”,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永濟速度”不斷升級換代的背後,離不開大國工匠們“團隊作戰”的信心和決心。據王彬回憶,為了儘快掌握高鐵核心技術,自己曾經整整一年半沒有修過一天假,無論是中秋佳節還是春節團圓,實驗室、車間、路段現場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而除了王彬外,在永濟,還有這樣一大批專注于技藝、不斷追求創造的現代工人。

B71A4752


(永濟匠人展示“電鑽鑽雞蛋”絕活)

      現場,幾位來自永濟的全國勞模“各顯神通”,其中,張永平師傅帶來的“手電鑽鑽雞蛋”絕活展示,引得現場掌聲雷動;要在一枚生雞蛋上徒手用電鑽鑽出一個約8毫米的圓孔,剝掉蛋殼後蛋膜完好無損;永濟工匠們技藝之精令人震驚。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項絕活的“練成”並非刻意,而是師傅們在日常工作中,長期保持高精準操作、高嚴謹狀態,所衍生出來的一門手藝。“正是有了這樣的工作狀態,才保證了我們的工程品質。”勞模張峰傑激動地説,“作為新時代的高鐵工人,我們就是要確保每一台線上機器,都能傾注我們的匠心和對安全的承諾。”而這,也讓現場評審之一、旅遊達人戴軍感慨萬分,“咱們國外的朋友來中國旅行,一定會選擇坐一趟中國高鐵,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永濟助力‘中國速度’走向世界,為你們點讚!”

      武夷岩茶助力中國“茶文化”享譽世界

      書寫中華文化自信

      武夷雙遺,茶和天下。武夷山是國際貿易線路“萬里茶路”的起點,是以“茶文化”將中國與西方緊緊連接的又一條紐帶。你也許對品“下午茶”的習慣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並不知道,“下午茶”最早所用的“紅茶”,它的發源地就在中國武夷山。

6遠景


(武夷山城市展演現場)

      小茶葉,大民生。武夷山茶葉不僅是中國文化含量極高的農業産品,更在四百多年前就遠銷歐洲,與世界眾多主流紅茶之“根”息息相關。據福建省武夷山市委書記林旭陽介紹,2009年,一位國際友人羅禪先生曾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慕名前往武夷山尋根。最終,在武夷紅茶正山小種的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江元勳先生的引導下,經過實地對比、品鑒,確認了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就是西方國家最受歡迎的“印度大吉嶺紅茶”的“祖先”。十年後,這位國際友人重返中國,在《魅力中國城》的舞臺上,他與江元勳先生再次以“茶”會友、因“茶”續緣。“印度大吉嶺茶鮮爽度和口味更重,而咱們武夷紅茶甜綿度偏高,但它們的根是相同的,都在我們武夷山的桐木關。”登上《魅力中國城》,江元勳先生繪聲繪色地向我們講述起了大吉嶺茶與武夷紅茶間的不同,“因飲食文化有差,西方喝茶喜歡加奶加糖,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奶茶’,而我們中國人喝茶喜歡清飲,講究品茶品味品人生。”

B71A4876


(武夷山特邀嘉賓登場)

      武夷山因茶聞名、以茶為魂;從古至今,茶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書寫著武夷山人守望文化、拼搏創業、實業救國的傳奇故事。現場,91歲高齡的吳甲選老人帶著一份由江元勳爺爺寫給自己父親的“特殊信件”登上舞臺,據吳老講述,抗戰時期自己的父親吳覺農曾在武夷山創建茶葉研究所,帶領一批愛國精英在武夷山開展科學種茶和茶葉研究,發展國際貿易,為抗戰前線輸送了許多戰略物資;其間,父親吳覺農也與江元勳先生的爺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父親是我心目中偉大的人物,也是茶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榜樣。”吳甲選老人説。而這,也讓林書記感觸良多,在他看來,“想拼才會贏,敢拼就會贏”這就是武夷山茶人們不懈堅持的信念。登上《魅力中國城》,林書記更不由地唱起了那首福建有名的代表歌曲《愛拼才會贏》,慷慨激昂的歌聲中,更包含著無數武夷茶人敢拼敢打敢創業,用雙手創造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如果説永濟的電機工匠們憑藉高水準的技術和匠心,讓“中國速度”為世界所看見,彰顯出了強大的民族自信;那麼武夷山茶人們就以“紅茶”為載體,凸顯出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了厚重的文化自信。一個是從“歷史“到“現代”,一個是從“東方”到“西方”;相同的,是兩座城市中人們,所展現出的堅持與奮鬥,是人與人之間不斷地交流溝通、共向未來的合作精神,是偉大祖國勞動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向前不斷的奮鬥和堅持。

      因一座城,愛上一些人;因為一些人,愛上一座城。每週日19:00,敬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看大美中國城書寫感動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