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從腳起”,泡腳既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溫經散寒、活血化淤、祛風除濕。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一定要正確!

      錯:有些老年人泡腳必備三大件,一盆洗腳水,一個暖水瓶,一台電視機。一邊看一邊泡,不知不覺中電視劇就連看三集了。

      標準做法:泡腳別超半小時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朱慶軍:泡腳時間並非越長越好,應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時間過長,不僅會導致血液向雙下肢灌注過多而出現頭暈、頭脹,而且對皮膚也不好,易出現局部皮膚乾燥等問題。一般來説泡腳時間在20~25分鐘即可,或當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額頭微出汗即可。

      一般來説,泡腳水的溫度以40~45℃為宜,最好不要超過50℃,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適當高一點,另外可以在水中加入10毫升醋或紅花、艾葉、花椒適量,煮水後取汁加入,則養生保健效果更好。小孩皮膚嫩,水溫要低一點。

      泡腳時看書,看電視聽上去十分愜意,但實際上也不是個好習慣,因為看書、看電視時要集中精力,腦部要集中供血,腳部對溫度感知也較差,可能會出現燙傷或著涼的問題。所以泡腳的時候最好也不要看書、看電視,宜靜心養神可以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晚上7~9點是腎經主事的時候,泡腳正好能補充氣血。

      錯:有些老人認為泡腳用的藥材越多藥效越好,按著報紙上的方法來抓藥,一煮煮一鍋。

      標準做法:保健泡腳方簡單點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千人千方,治療疾病所用的泡腳方一般味數會多一些,以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這需要醫生開具處方,不建議隨意模倣。

      日常保健用,泡腳方最好簡單些,這也最利於堅持。一般來説,在泡腳水中加一味就可以了。比如體質偏冷的人,用陳皮泡腳就能很好地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這是因為,陳皮尤其是以冬柑的皮曬制而成的,有理氣燥濕的功效,通過熱氣的作用,趁著肌膚毛孔張開而滲透進皮膚內,刺激毛細血管,加速血液迴圈,可達到滋潤肌膚、保暖身體的作用。

      感冒了,可以用5片生薑煮水泡腳,每次20分鐘,連泡2~3天就能好轉,還能增強體質,預防流感再次發生。關節炎很難好,但是如果每週堅持用生薑泡腳2~3次,能有效緩解關節炎,泡腳時加上點食鹽效果更好。肚子受涼以後,感覺肚子裏有脹氣的時候,或是腹痛腹瀉的時候,可以用20~30g左右花椒泡泡腳,能快速祛除體內寒邪,止痛止瀉,堅持泡上2~3天就能緩解。

      錯:泡腳大木桶太沉搬不動,電動洗腳盆清洗太麻煩,於是許多老人便直接用個塑膠盆,倒上水,端來端去也方便。

      標準做法:泡腳水至少沒過腳踝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院長王新志:中醫認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意思是説,只要是刺激經脈所經過的穴位,都能對它對應的臟器起到治療作用。一般來説,泡腳最好選個大小適中的木桶來泡腳,既能刺激足部的一些穴位,連小腿上的三陰交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也能照顧到,也就是説,腿浴雖比足浴多泡了一個小腿肚,卻能把人的五臟六腑調理個遍,效果當然更好。

      當然,若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難,用普通水盆也可以,但要注意,水量要足夠多,至少要能淹沒腳踝。泡腳時,也別幹泡,可以用手掌搓搓腳掌,從腳跟搓向腳心,再一順而下搓到腳趾。動作要慢,用力要均,反覆搓動,直到腳掌發熱為止,可以左右腳交替著搓。還可以用右手的五指分別抓住左腳的五趾,按時針方向作“圓形運動”數十次,再做反向運動;做完了左腳,再做右腳。這種腳部按摩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全身血液通暢,自然減少了疾病的發生。

      錯:睡前泡一下腳有利於提高睡眠品質,預防風寒感冒。於是許多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人也禁不住誘惑,

      加入泡腳大軍。

      標準做法:泡腳不適合所有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欣:泡腳“活血化瘀”,是最普遍的説法。但對於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是下肢血管疾病的人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或惡化。熱水泡腳時,下肢動脈擴張,尤其表現為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然而,靜脈的回流能力並不會因此增加。於是,熱水泡腳對於本來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患者來講,會加重血液淤積。

      此外,熱水泡腳還可以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皮膚上的出血點。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色素沉著,小腿顏色變黑。如果靜脈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出血情況會更嚴重。

      神經病變型的糖尿病足部分患者,會有腿足感覺奇冷,怕冷的症狀。但他們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反饋機制通常不靈敏。泡腳時不斷加熱水,可能已經嚴重燙傷,也渾然不知。所以建議大家在泡腳前,明確是否有上述血管疾病,如果沒有,才可以放心享受。所以糖尿病、心臟病、靜脈栓塞等患者,泡腳前最好諮詢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