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告了一起論文撤稿事件,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另外有3篇論文發了更正。10月21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發出對該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説明。

      這批論文因圖片篡改、內容重復、虛假署名等問題而被處理的。論文發表時間集中在2014~2016年,而撤稿時間則從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不等。

     涉事的14篇論文作者均署有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唐國翌的名字,而其在2010~2015年期間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葉肖鑫的名字出現在11篇被撤稿論文及1篇更正論文中。

      例如,《材料科學與工程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的撤稿聲明指出,論文中一系列圖片複製了以往發表的論文,一位國外作者既未參與工作,也未授權署名,期刊編輯要求撤回該論文;而《材料研究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一篇論文中,通訊作者唐國翌稱第一作者葉肖鑫複製了圖片,提出撤稿。

    “撤稿觀察”報道,挪威奧斯陸大學的學者為證據收集作出了貢獻。這些學者在自己的論文進行同行評議時,不斷收到一位審稿人的要求,要他們去引用一些審稿人自己的論文,而這些論文與他們的研究毫不相關。

    “他表現得如此急切,所以我決定仔細看看這些他對我們施壓要求引用的論文。”這位名為Hanna Tiainen的學者告訴“撤稿觀察”,這些作者在16篇論文裏通過重新編排和略微改動圖示,不斷重復著一些同樣的結果。Tiainen和同事將這些情況反映給了相關期刊的編輯。

      10月21日,“科學網”微信號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引起科技界熱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評論稱:“TSINGHUA(清華)大學的文章署名為G.Tang的材料學教授,逼著他審閱稿件的投稿人引用他的文章,結果把投稿人給逼急了,挖出他的文章存在大量學術不端,撤稿一大堆……荒誕劇都編不出這劇情。且看有關部門怎麼零容忍。”

      網友“張成”表示,優秀的科研成果和文章才是科研界的財富,但是絕大多數部門或機構依然以文章數量分區定天下。灌水的“專家學者”比比皆是,主要是現在的科研工作者已然成為一種職業。

      21日晚,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發出了《關於對葉肖鑫學術不端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説明》。該説明稱,2016年3月,唐國翌收到對葉肖鑫為第一作者所發表論文可能存在學術問題的舉報後,立即組織對葉肖鑫就讀博士生期間發表的16篇論文進行全面核查,發現存在自我抄襲、圖片重復利用、編造實驗結果等問題,隨即與相關出版機構多次溝通,提出全部撤稿的要求。

      通過一系列調查討論,2017年4月28日,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決定撤銷葉肖鑫博士學位,該處理結果在校內進行了公告。2017年6月,該院停止唐國翌招收研究生資格,撤銷其材料學科負責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職務,目前唐國翌已辦理退休手續。

      該説明還重申了清華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態度,並歡迎社會各界繼續對深圳研究院學風建設工作予以監督。

      目前,該院網站師資情況列表中,唐國翌的任職和履歷資訊已從能源與環境學部“正高”類別中消失。

      據此前媒體報道,葉肖鑫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他于2015年獲得清華大學第20屆“學術新秀”提名錶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