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韻長傳城鄉共用

——天津寶坻區城鄉文化建設促振興見聞

      作為評劇、京東大鼓兩項國家級非遺發源地以及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的故鄉,天津市寶坻區結合本區資源,不斷傳承發掘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活動品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如今在寶坻,村裏七八歲的小孩兒很多能唱上兩句評劇或京東大鼓;在文化廣場、村街社區、田間地頭,人們三五成群地唱戲曲、演節目也是常有的事兒。這裡的鄉村被濃濃的文化氛圍包裹著。

      近年來,寶坻特色文化得到發揚和昇華,文化建設助力打造“北國江南、京畿重鎮、人文寶地”,掀起了文化振興的熱潮。

      扛起評劇、京東大鼓、相聲“三桿大旗”

      中秋節前,為期4天的第五屆“寶坻杯”京津冀評劇票友薈演在寶坻影劇院進行,包括評劇票友大賽、薈演彙報演出暨頒獎晚會、評劇名師大講堂、評劇傳承基地巡演等活動,讓城鄉群眾大呼過癮。

      近些年,寶坻區加快建設“人文寶地”,扛起相聲、評劇、京東大鼓“三桿大旗”,不斷傳承發揚,形成從傳承人到傳承人群的轉變。寶坻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亞秀説:“鄉村振興的意義在於具有人民性、群眾性,文化振興要符合老百姓的意願,群眾要樂於參與。”

      九河下梢的寶坻,過去十年九澇,傳統農業不能解決溫飽,民間藝人編成唱段賣藝。源於農村的地頭調、靠山調發展成了京東大鼓。京東大鼓發展史上的兩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劉文斌和董湘昆都是寶坻人。

      寶坻區在2000年就成立了京東大鼓培訓中心,2001年在朝霞街橋新莊村和艾楊各莊村發展了首批傳承基地,到現在這樣的基地已發展到20個。寶坻區還建起了京東大鼓藝術館。“在傳承上,我們採取了動靜結合的方式。靜態,就是藝術館內展覽京東大鼓的起源和發展。動態,就是外出培訓、排練、演出。”寶坻區京東大鼓研究會副會長李壽祥介紹。通過成立京東大鼓藝術研究會、舉辦4屆全國京東大鼓藝術節、編寫書籍、新戲創作、師徒傳承、送戲下鄉等多種形式,使京東大鼓藝術這一文化瑰寶富有生機和活力。

      宣傳推廣,崇尚藝術蔚然成風

      8月1日,第四屆全國評劇專業院團青年演員電視展演在寶坻開幕,全國18家院團校的60余名青年演員帶來高水準的專業表演,30余名評劇新苗參加學員組展演。從7月20日開始,“文化惠民卡”寶坻首場演出在寶坻劇院舉行,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上演傳統評劇《借女巧配》《鴛鴦譜》讓戲迷大呼過癮。之後一連4場兒童劇《玩具王國奇妙夜》讓孩子們樂不可支。“現在推行了文惠卡,月月有演出,全年有戲看。買票很優惠,十里八鄉的人們到寶坻劇院就能欣賞高水準的文藝演出了。”觀眾袁成國開心地説。

      近年來,寶坻區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傳承和發展,通過政策支撐、陣地建設、品牌打造等措施,形成傳統文化良好發展態勢。寶坻區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繼出臺了實施方案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寶坻區專業評劇團隊送戲下鄉活動扶持辦法》《寶坻區文化志願者春雨行動實施方案》《寶坻區評劇振興計劃》《寶坻區社會作者出版寶坻歷史文化類著作扶持辦法》等各類政策,推動傳統文化項目和活動持續健康開展。

     從2001年開始,寶坻電視臺開辦了評劇欄目《開心雙休日》,連續舉辦了360多期常規節目,近20位評劇表演藝術家在“走近名家聽故事”節目分享評劇成長故事,欄目帶動了周邊近300個小劇團和小戲班的興起,先後有20多場大活動在央視、天津電視臺播出。電視臺又開辦了《文化大院》《馬季相聲會》等欄目,《文化大院》設置了“湘崑京東大鼓窗”子欄目,幾年時間裏,共播出百餘期。2017年5月,開播《話説寶坻》,講述文寶坻歷史淵源、文脈傳承,重拾記憶深處的寶坻故事,探尋寶坻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寶坻人愛看本土的電視臺,這麼多年傳承已經形成了系列活動。評劇、京東大鼓、相聲等大型活動,及桑梓大講堂、文化志願者“春雨行動”、百姓大舞臺等形成了品牌,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鄉村遊品牌

      坐落在寶坻區大鐘莊鎮牛莊子村的葫蘆廬小鎮于2016年10月正式開業,村裏建的葫蘆博物館被美國葫蘆協會會長雷蒙德·柯南盛讚“是世界上最大的葫蘆博物館,無論規模、展品還是工藝,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在2015年初,寶坻只有農家美食、水稻公社、垂釣採摘等少數旅遊産品,對外經營的只有小辛碼頭一個旅遊村。2016年以來,陸續建成和引進了北方菊花基地、中國葫蘆博物館、李宦莊士國莊園等一批龍頭旅遊村項目,形成了濕地觀光遊、踏青賞花遊、漁事體驗遊、稻香文化遊和溫泉康體遊等一批特色鄉村旅遊産品。

      黃莊鎮,自明朝萬曆年開始,寶坻知縣袁黃在這裡興修水田、試種水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黃莊鎮梳理了農耕文化、了凡文化、稻濕文化、民俗文化等4條文化脈絡,並將其融入發展過程,新建了水稻文化園、了凡廣場、漕運遺址公園、黃莊歷史文化展廳等旅遊文化設施,舉辦了田園音樂節、生態文化節、金秋釣蟹節、黃莊新米節等富有濃郁鄉土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並實現稻蟹立體種養,一水兩用、一地雙收,促進農民增收。

      寶坻區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朝著精緻化、個性化、主題化方向提質升級,促進了一批“一村一品”風格特色的旅遊村形成。這些“核心”旅遊村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逐步發展成潮白河濕地旅遊集聚區、箭桿河文化旅遊集聚區、青龍灣運動休閒旅遊集聚區和黃莊洼稻鄉旅遊集聚區。寶坻區文化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梁艷慧告訴記者,2016年寶坻區遊客接待量達到320萬人次,旅遊村發展有效提升了水稻、三辣和水産養殖等農業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