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青島:出趟海最大收成是46斤墨魚豆 近海捕撈遇窘境

稿源時間:2017-03-27 09:11:27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青島:出趟海最大收成是46斤墨魚豆 近海捕撈遇窘境---月工資9000元的工人雇了兩名,還要養著一條漁船,3月24日中午,南姜碼頭,劉女士家的漁船出海歸來,最大的收穫僅僅是46斤的“墨魚豆”,上岸後賣了830元。記者注意到,在漁船靠岸後,有一些商販也圍在船前,提著塑膠筐子準備收購海貨。

  漁船一靠岸

  商販蜂擁而上

  劉女士將“墨魚豆”賣給商販後,接著就掏出一張百元大鈔,給了一名分揀“墨魚豆”的女子。“她們都是四川過來的,沒有什麼事做,就在碼頭上幫著揀海貨,揀出一斤‘墨魚豆’,我們給2塊錢。十幾個人合夥幹,到最後平分掙的錢。”劉女士説。

  “我們也沒有辦法,不會什麼手藝,除了在碼頭上找點零活,別的也幹不了。”一名在分揀“墨魚豆”的女子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從四川來青島已經數十年,一直靠打魚為生。他們的生活都是圍繞著一張張漁網和一條漁船,女主人在家補網、收拾,有時間出去幹點零活,男主人則出海捕撈。等到下午,就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船靠岸後將海貨處理掉,接著收拾好船,準備好網,如此日復一日。

  記者決定等到下午,看一看他們的收成如何。下午3時許,碼頭上再次熱鬧起來,不斷有漁船靠岸。記者看到,不時有兩三條大頭魚被提上碼頭,接著是兩三筐海螺、海葵,還有少量的八帶。

  相比上午,這時等著收購海貨的商販們活躍起來,因為這些海貨不用像“墨魚豆”一樣需要時間分揀,商販們爭先恐後地跳上剛靠岸的漁船,將海貨裝進自己的筐子裏。商販們手忙腳亂,把船上的物品、海貨都弄亂了,船老大看得怒氣沖天,大聲吆喝。岸邊是船老大的家人,他們在碼頭擺好了攤位,放上一台秤,商販提著筐子過來稱重,談好價錢點了錢,就往自己車上搬。

  捨不得雇人

  單槍匹馬出海

  在一陣忙亂之後,船上拉回來的海貨基本上都賣出去了,記者大概計算了一下其中一船的收益,也是在1000元上下,刨去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一名船老大告訴記者,他已經在海上住了一晚,也就是在海上待了兩天,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捕撈到這些海貨。

  記者還注意到,下午返回的這幾艘船,幾乎都是只有船老大一個人。據一名船老大介紹,海上情況複雜,平時都是兩個人出海,但因為目前出海收成不太好,雇一個工人往往會賠本,所以就一個人去,起碼省下了雇工人的錢,“一個人幹活也慢,所以只能多在海上花點時間和力氣。”為了能夠互相照應,兩名或多名熟識的船老大會結伴駕船出海。

  “他們都很能吃苦,讓人佩服。”説起這些從四川來到南姜碼頭的漁民,不少商販和漁民豎起大拇指。據介紹,目前南姜碼頭的漁民裏,來自四川的佔了大部分。正是他們一直堅持出海捕魚,這才使得南姜碼頭保持著旺盛的人氣,每天都有不少商戶或者市民前來選購海鮮。

 

 

  小蔣在自己的船前發愁。

  ■人物 90後漁民在迷惘中堅守

  出生於1990年的小蔣老家四川,從小學三年級就跟著父親和哥哥來到青島,高中沒讀完小蔣就輟學成了職業漁民。在南姜碼頭,他幾乎是年齡最小的漁民。

  小蔣個頭在1.7米左右,穿著牛仔褲、皮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稍顯成熟,從穿著上很難看出他是一名職業漁民。

  小蔣在春節後總共出海了兩次,基本上沒掙到什麼錢。據他介紹,前些年,一年能夠收入三四萬元,夠“零花錢”,像今年這種情況,肯定要賠些錢。

  現實的壓力讓他不得不考慮將來。小蔣有一個3歲半的兒子,在上幼兒園。妻子在超市上班,月工資2000元左右。一直盼著買個房子的小蔣,光養家糊口就很困難。“我也想幹點別的,但真不知道該幹什麼去。”小蔣説。

  ■延伸 今年迎來史上最長休漁期

  網大了船大了投入也大了,為何捕撈的海鮮卻越來越少?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時間裏,中國近海捕撈量持續大幅增長,長年的過度捕撈使中國近海漁業資源越來越接近枯竭,作為我國四大漁場之一,黃渤海漁場同樣面臨資源衰竭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説。

  由於海洋漁業資源因長期衰退和氣候變暖導致主要經濟魚類産卵期提前,而現行休漁開始時間較晚,漁民在休漁前大量捕撈産卵群體和幼魚賣錢,對漁業資源破壞嚴重。為此,農業部今年對伏季休漁制度作出大幅調整,所有海區的休漁開始時間今後統一為每年5月1日12時,總休漁時間普遍延長一個月。(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