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重讀“紅色家書”:穿越歷史感受信仰的力量

稿源時間:2016-07-02 12:53:14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gaojing
【摘要】重讀“紅色家書”:穿越歷史感受信仰的力量---。

    新華網北京7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重讀“紅色家書”:感受信仰的力量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白旭

    中國人民大學有一座“家書博物館”。11年來,兩萬多封“紅色家書”從全國各地匯集至此。家書的時間跨度,從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家書的主人,有知名將領,有普通士兵,有各行各業的平凡人。他們是父親、母親,也是兄弟、姐妹。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共産黨黨員。

    當中國共産黨迎來95歲生日之際,讓我們再次摩挲這些早已泛黃、飽含“體溫”的信箋,穿越歷史硝煙,撿拾時代瞬間,走進普通共産黨人的內心,感受他們在民族解放、國家建設中的堅守與情懷,聽一聽那些有關信仰的故事。

    “萬一不幸為人民戰死,也無須呼哭”

    1946年4月25日,中國尚處於抗戰結束後的短暫和平時期。河南安陽,23歲的八路軍戰士馮庭楷含著熱淚給家鄉兩位兄長寫了一封長信。之後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犧牲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甚至沒能留下一張模糊的照片。如今,我們只能從他的家書中,窺見這位年輕黨員思念親人又無私無畏的英雄情懷。

    在北京的家中,65歲的馮雙平拿出珍藏多年、三叔馮庭楷的一封家信。這封用毛筆小楷寫成的書信,字跡工整,情真意切。

    “樟、榕二兄:弟自事變(盧溝橋事變)後,毅然走出饑寒的家庭,參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軍,將近九年光景……咱家的情景,我是想像到的,尤其想到在貧苦的日子裏熬煎著的苦命的雙親,及年邁的祖母,他們也許……我不敢往下想。”在給哥哥的信中,馮庭楷充滿對父母的惦念和不能盡孝的愧疚。

    他告訴哥哥,一次,父親在兵馬荒亂中冒著艱險趕到部隊與他見面。看到“常受饑寒威脅而苦愁”的父親,他“一陣陣悲酸直涌上心頭”,“硬著心腸”説了幾句安慰的話,直到老父的背影看不到時,眼淚才淌下來。“我簡直想放聲大哭,啊!這也許是最後一次見面吧……”

    儘管思念刻骨,年輕的戰士依然反覆陳述參軍的初衷,希望得到家人諒解。“災難深重的中國少衣無食者,不僅咱一家,弟這幾年來正是為了自己,為了這饑寒的一群,奔波奮鬥……為著自己及所有被壓迫者奔波奮鬥。當然,個人和家鄉的小利益便無法顧及了。”

    他這樣勸説母親,“媽媽,我們應擦乾自己的眼淚。我萬一不幸為人民戰死,那也無須呼哭。你看,疆場上躺著的……哪一個不是他媽媽的愛兒?”

    對於未來,他躊躇滿志:“當這和平建設時期,弟將更努力,為群眾服務,為新社會服務,一旦更進一步、更徹底地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業,而能得到鞏固,那是我的光榮,是父母的光榮,是群眾的光榮,是新社會的光榮。”不幸的是,當年9月,馮庭楷就在山東巨野戰役中遭敵機轟炸犧牲。

    1970年,他的侄子馮雙平,一位北京民警,開始尋訪三叔曾經的戰友及領導,希望梳理他短暫而光榮的一生。經過40多年的艱苦尋訪,馮庭楷的從軍軌跡逐漸清晰:15歲參加八路軍,18歲入黨,當過政治處宣教幹事、測繪員、參謀,犧牲前在晉冀魯豫野戰軍3縱隊9旅26團司令部擔任作戰參謀。

    2012年,馮庭楷的遺骨和其他477名無名烈士一起,被集中安置於山東巨野縣烈士陵園。

    馮雙平説,1938年起,他的祖父、父親、二叔、三叔相繼參加革命,並成為黨員。“父輩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如今,三叔犧牲已整整70年了。重讀家書,馮雙平仍然很激動,“我能從信中感受到三叔的痛楚、遺憾,以及對信仰、民族大義的堅守。”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