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平度國寶級大遺址考古:出土4000年前精美石刀

稿源時間:2016-05-08 09:26:58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zhanghonghong
【摘要】山東平度國寶級大遺址考古:出土4000年前精美石刀---從上周開始,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平度市博物館,對平度東嶽石這一國寶級大遺址展開全面探測保護。 林玉海介紹,岳石文化遺址位於平度大澤山鎮東嶽石村東南側的淄陽水庫岸邊。

 

   現場探測的考古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調查得知,早在半個世紀前,東嶽石村一帶的居民就經常在田野裏撿到一些陶器碎片,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當地村民在修建淄陽水庫時,埋藏于泥沙之下4000年之久的這一獨特的文化形態終於在1960年初春露出了神秘的面容。這一年,當地居民發現了大量古人留下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碎片。很快,文物部門組織考古隊來到東嶽石村開展科學發掘。豐富的地下遺存,立即引起了考古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

   1981年,北京大學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教授明確提出:繼龍山文化發展起來的,在魯中南不清楚,在膠東以平度東嶽石遺址為代表的這類遺存,不妨稱之為東嶽石文化,並推測這種文化的居民應是夏代前後的夷人。此後,岳石文化的命名舉世共認。之後的多年,隨著岳石文化的大量青銅器的出土,考古界逐步將岳石文化從新石器類型剝離,歸屬為青銅文化,就是夏文化。

   猜想:

   當時古人是遇災遷徙?

   林玉海介紹,岳石文化時期,隨著農業生産工具和生産工藝的改進,農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已佔據了主要地位。如這個時期的生産工具有石鏟、石镢、石鋤、石鐮和石刀最能説明這一點。另外,出土的石镢和石鋤是岳石文化中特有的一種石器,特別是半月形雙孔石刀是岳石文化的典型工具,方便人們把刀背放置於手心,雙孔便於穿繩套牢大拇指相對固定在手中,這些都説明瞭古人聰明的智慧。

   “岳石遺址出土的陶器等文物與其他遺址有很大區別,這也是岳石文化獨特的一面,也正是吸引考古學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林玉海説,在考古、學術界,岳石文化遺址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謎團。生活在這裡的古人,從哪來?後來什麼原因導致突然消失?這些古人又去了哪?這些謎團都要等待下一步考古揭開。有專家認為,在距今大約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由於氣溫升高,陸地上的冰川融化,洪水氾濫,致使海平面上升。當時山東一帶的龍山文化居民在洪水和海浸的侵害下,遭到了滅頂之災。死裏逃生的先民們便來到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於是出現了後來的岳石文化。另一種説法是,在龍山文化晚期,先民們面對日益嚴重的洪水與海浸的危害,開始組織起來向中原一帶轉移。這些文明程度較高的龍山文化先民入主中原後,與當地文化相融合,建立了夏朝。而屬於東夷族群中的另一部分先民,則被迫轉移到丘陵高地,發展成了獨具文化特點的岳石文化。也有學者認為,後來岳石遺址的古人,在此生活了數百年後,或許漂洋過海遷到了其他地方生活,並形成另外一種文化,甚至有學者大膽推測,岳石文化遺址的古人和瑪雅文化有很大關係。隨著今後考古發掘的深入,將揭開龍山文化與岳石文化的銜接之謎。

   新聞連結:

   岳石遺址與東夷文化

   林玉海介紹説,夏代東方的居民稱夷,著名領袖稱為夷羿。夷有九種,在青州有嵎夷和萊夷,徐州則有淮夷。其中萊夷、淮夷等一直延續到商周時代。從古文獻來看,夷不像是一個統一的族名,而只不過是夏人對東方居民的一種通稱。周代文獻稱東方人為東夷,“夷,從弓從大,東方之人也。”大概是與夷羿善射的傳説有關。

   夷人開始力量很強,經濟文化的發展水準很高,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貢獻很大。後來雖然在軍事上被夏王朝所壓服,但在文化上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特色,並給予後來的商周文化以深刻的影響。從考古學上確定夏代東方夷人的文化,始自岳石文化的命名。(記者 康曉歡)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