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治霾“持久戰” “讓天更藍”成共識
近年來,全國生態環境形勢嚴峻,如何能有更多的藍天白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特別是山東周邊地區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河北省更是提出所有城市退出空氣品質排名後十位的目標,這給山東“治霾”帶來了更大壓力。記者梳理髮現,在“十三五”工作佈局中,治理霧霾成為關注的焦點,17城市均對“天更藍”作出承諾。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降低工業污染物排放、控制揚塵和加強機動車污染治理,是各地劍指所向。
濟南提出要堅持走科學治霾之路,實施治霾攻堅工程,從加強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加強揚塵治理、優化能源結構、暢通城市風道、推進“智慧環保”建設等方面強化措施,努力實現環境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淄博提出,到2020年“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達到220天以上,而且“力爭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省的排名逐步前移”。
德州的空氣品質指數一直在全省末位徘徊,該市認為“如果不下大氣力抓好環境治理,就有可能成為環渤海地區污染最重的城市”。為此提出堅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項目準入、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發展生態經濟等硬性措施,下最大決心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消除人們的“心肺之患”。
東營也明確提出要“持續增加‘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
煙臺提出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健全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逐年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加強工業廢氣、城市揚塵、建築工地垃圾、機動車排氣綜合治理。
有關專家認為,各地普遍向大氣污染宣戰,説明在地方層面重視治霾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釋放出綠色發展的強烈信號。但實現空氣品質根本性好轉還需較為漫長的過程,目標實現並不容樂觀。特別是在一些城市,“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比較突出,産業結構佈局和能源結構問題已成為環保的瓶頸。因此,治霾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各方協作、綜合施策。
脫貧攻堅戰難度不一 青島輕鬆菏澤任務重
脫貧是“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從中央到地方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中央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山東則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必須按照中央“脫貧實現全覆蓋、不漏一人”的要求,提前實現農村人口全部脫貧,並明確要“確保2018年現行省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再用兩年時間進行鞏固”。
在提到“十三五”脫貧工作時,提前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成為17地市的共識。不過,記者梳理髮現,由於省內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各地的脫貧難度也有差異,相應的措施也不盡相同。
●青島:2010年已經完成國家標準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該市2012年按照世界銀行貧困線標準確定了市定脫貧標準,“十三五”期間有3萬人需要脫貧,力爭2017年完成脫貧任務,將比全國提前3年、比全省提前1年。計劃通過産業扶持脫貧5000人,通過轉移就業脫貧5000人,對於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兜底脫貧2萬人。
●濟寧:按照省定3372元的扶貧標準,還有12.03萬戶、23.89萬貧困人口,佔到全市農村總人口的5.77%。該市提出要通過産業發展、就業創業、社會救助、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確保“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確保到2017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濟南:截至2014年底仍有市定標準貧困人口24.2萬人,其中省定標準貧困人口17.7萬人,國定標準貧困人口10.7萬人。為此,濟南提出“採取超常規舉措,用過硬辦法,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並提出實施“五個一批”脫貧工程: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而且將推行農村淘寶等“網際網路+扶貧”模式。
●濰坊:截至2014年底有貧困村337個,貧困人口14.8萬戶31.6萬人。該市提出,要通過發展特色産業、轉移就業、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扶貧、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提供醫療救助保障等措施,解決貧困問題。
●菏澤:作為山東貧困人口最多的市,菏澤仍有93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該市提出,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力爭如期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