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上揭曉。四川資陽市濛溪河舊石器時代遺址等6個項目入選。
2021年9月,因洪水衝垮資陽市雁江區和樂至縣交界的五一水壩及附近河岸,沖刷出部分烏木、動物化石等遺物,資陽濛溪河遺址因此被發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下,就此連續兩年展開搶救性考古發掘,並聯合國內外專家團隊展開多學科研究與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重要發現。
據項目負責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鄭喆軒介紹,濛溪河遺址距今約5萬—7萬年,處在現代人起源擴散的關鍵階段。因遺址位於水邊,文化層分佈在濛溪河現在的平水位以下,為特殊的飽水埋藏環境,得以保留大量有機質材料。迄今為止,遺址已出土石器、動物化石及碎屑10.5萬餘件,另有數以萬計的植物遺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遺存。此外,遺址還發現有用火、切割、刻畫、琢制等痕跡。
專家認為,濛溪河遺址是同時發現有大量石器、動物與植物遺存的舊石器時代綜合性遺址,是現代人起源擴散階段唯一發現有豐富植物遺存的遺址,是舊石器時代物質遺存和相關行為要素最豐富全面的遺址之一。尤其遺址保留的系統、豐富的遺存蘊含著詳實的古環境背景、完善的生産生活資料、多樣的行為以及古人類對早期精神世界的初步探索,能夠全面立體地反映現代人起源擴散關鍵階段的早期人類社會真實圖景,為深入探討早期人類對特殊石料及有機材料的認知及加工利用方式,對動植物資源利用的廣譜化,藝術萌芽和技術與認知能力發展、現代人的出現和擴散等國際重大問題,提供了關鍵節點的重要材料,因此“特殊、罕見、價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義”。
除濛溪河遺址外,“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還有福建平潭縣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群、湖北荊門市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清澗縣寨溝商代遺址、新疆吐魯番市西旁唐宋時期景教寺院遺址、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皇城南部建築遺址等5個項目入選。(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