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達川區石橋古鎮“燒火龍·鬧元宵”大鬧三天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2-23 17:50:21 編輯:尹嵐 點擊: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民俗文化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支撐,達川區石橋古鎮2000年來就一直傳承著春節“燒火龍·鬧元宵”活動習俗。

據四川省武術協會法門武術研究會會長、達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達川分會會長、法門武術第九代代表性傳承人姚德海介紹,燒火龍,是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的傳統民俗。在當地人看來,沒有燒火龍,就意味著春節還未過完。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石橋火龍貫穿著扎龍、做煙花、請龍、龍請水、洗浴洗禮、燒火龍、清宅、罷龍的民俗風情。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節)連續五夜,十名青壯漢子頭戴龍帽,身穿短褲、各舉一節用麻布、竹篾做成的龍燈,龍身跟隨前面的大紅寶燈,伴隨著激越的鑼鼓聲沿街舞動,蜿蜒翻騰,大街小巷的居民用硝磺、火藥、柴炭、鐵屑等原材料製成的煙花,隨心所欲的對神龍進行燃放,噴薄四濺的火花,五顏六色,絢爛多姿,令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古鎮、人、龍、火融為一體欣喜若狂鬧新春,祝願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事如意……

往年,從農曆正月十一到十五,連續五天都有石橋火龍表演。從2011年開始,出於安全的考慮,改為從正月十三到十五,今年也不例外。

除了燒火龍,達州市寶善文旅有限公司成了推動當地傳統文化的一支勁旅,《翻山餃子》、《法門武術》等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産項目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翻山鉸子—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以鉸子(銅質小镲)為道具,以揮舞和擊打鉸子(銅質小镲)的漢族民間舞蹈。具有巴蜀舞蹈、音樂、戲曲、曲藝、雜技的多種特徵,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整合·四川卷》記載,四川漢族民間舞有39種85個節目。“翻山鉸子”就是其中之一。

四川省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法門武術,産生於峨眉道家,盛行于秦巴山區,尤其是在川東北達州市達川區石橋古鎮一帶廣為流傳,係漢族獨有的傳統武術文化,流傳悠久,源流有序,具有巴人地域風格武術體系。

達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波説起家鄉的寶貝,很是感概。據他介紹,達川區石橋古鎮始建於東漢年間,歷史悠久,豐富的文化藝術遠近聞名。有近兩個世紀校史的“寶善書院”、有“湖廣填川”八省移民聯建的會館宗祠、有象征西方文明的“天主教堂”,有嘆為觀止的四大“節”、“孝”牌坊。古鎮保存有完好的紅軍石刻標語。石橋古鎮非遺文化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歷史久遠,起源於漢代,如“孔明燈”;二是種類眾多,有“煙火架”“燒火龍”“翻山餃子”“法門武術”“米酒魚”“川劇座唱”等;三是品味高,目前有國家級非遺1項,省級非遺3項,市級非遺1項,區級非遺5項。2008年,石橋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9年7月,石橋燒火龍被納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此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授予石橋鎮“民俗文化體驗區”稱號。(李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