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600年建昌古城全面開城 為涼山文旅高品質發展再添澎湃動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2-05 01:05:00 編輯:呂紀元
櫛風沐雨,開啟盛世。2月4日,已有600餘年歷史的西昌建昌古城歷經兩年的保護更新後,在龍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全面開城迎客。建昌古城保護更新是西昌打造“文化名城”“旅遊名城”的龍頭項目,在西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同時,也是涼山打造的文旅核心IP,為涼山州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再添澎湃動能。
西昌建昌古城為明清遺存,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自古以來就是四川西南地區重要的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古城內遺存的文物古跡眾多,有涌泉街、北街、南街三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分佈多達2400余處,保存著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産,是西昌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重要承載,是西昌人文精神的重要寄託和歷史瑰寶。
近年來,涼山州、西昌市嚴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保護歷史文物、提升城市品質、消除安全隱患、文旅融合發展”目標,2021年,全面啟動建昌古城保護與更新項目,整體性推進古城修繕復原。其中,一期保護項目以“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聘請了雲南、江蘇及省內從事古建築修建的工匠和非遺傳承人,對建昌古城總規中涉及的12處不可移動文物點和17處歷史建築,採用傳統施工工藝和傳統建築材料施工,嚴格保留現存文物建築的基本特徵,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歷史資訊。項目還對建昌古城留存的建平門遺址、四牌樓遺址、300余米古城墻遺址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復,對8口古井、287株古樹和萬餘件老物件進行標記、收集和保護。
二期有機更新項目對建昌古城區域內的黃家巷、建平門、府街、清真寺、肖家大院、黨家大院、陶家祠馬家大院、胡家井等進行整治及修繕;對大通門外全新規劃打造,整治提升城墻公園景觀,進行停車場和商業綜合體等有機更新配套建設。有機更新項目將以文化體驗為特色,以藝術手法將“展、學、商、娛”完美融合,形成各類文化交流的場所,實現傳承古城歷史魅力、孵化旅遊消費動力、承擔城市文化宣傳等功能,從而促進産城景有機融合,力求實現精準挖掘地域文化特質,重塑老城區歷史文化風韻,形成西昌“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
據統計,自2022年11月建昌古城一期保護項目建設開街以來,古城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400萬人次。2023年3月,建昌古城被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美譽度,文旅品牌初步建立。隨著建昌古城的全面開城,將有更多商業業態入駐,提供遊客所需的體驗、服務、産品,使歷史建築既保持風貌特色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實現古城業態良性迴圈,成為環境優美、業態豐富、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區”。對西昌加速服務業發展、豐富城市業態、提升城市品質等都具有巨大拉動作用。(宋明 晉柯 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