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傳承人劉漢朝:五十年如一日 匠心傳承非遺文化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07 15:25:50 編輯:廖志全 點擊:
自貢,這座因鹽而興、因鹽設市的城市,孕育了眾多與鹽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更是開創了現代鑽探技術的先河。作為這項技藝的第三代傳人,劉漢朝五十年如一日,致力於傳承和發揚這一古老技藝,延續著城市的歷史文脈。
劉漢朝年少時便與井鹽深鑽技藝結緣,師從第二代傳人董炳初,學習井口管事,從此與井鹽深鑽技藝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師父的言傳身教下,他不僅學到了傳統技藝,更繼承了精益求精、恪守初心的工匠精神。從業50余載,劉漢朝深耕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的傳承、保留和發展,多次被評為省、市、行業、企業的先進生産者、標兵、優秀黨員等。
進入20世紀,隨著機器鑽井的逐步代替,頓鑽技藝逐漸失去了在鹽井開鑿生産中的主流地位,瀕臨失傳。然而,劉漢朝等技藝傳承人堅持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和生産現場言傳身教相結合的方式,傳承這門古老技藝。他長年奮鬥在傳統井鹽生産一線,精準掌握了頓鑽鑽井的主要設備、工具的製作、使用、維護,以及鑽井準備、鹽井汲制技藝等。
劉漢朝先後帶徒3人,開展培訓傳承技藝6期,教授學員傳統的天車捆紮、提撈筒腳子的製作、絲繩的編制等,切實提高了學員的專業理論、操作技能。他還積極參與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鑿井工具展品製作,推動文物保護活化創新利用。
作為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專家小組成員,劉漢朝參與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鹽井文物普查工作。他與人合作撰寫的《淺述近代衝擊(頓鑽)鑽井工藝技術》,在國際發行刊物《鹽史研究》上發表,並編入了相關培訓教材和專著中。他還參與編寫了《中國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專著,為《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申報提供了技術支援。
退休後的劉漢朝仍然發揮餘熱,常年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燊海井、東源井等地方開展義務宣傳,為群眾講解自貢市井鹽文化和鑽修井技藝。他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將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做到了極致。
“傳承這件事,任重而道遠。如何守住初心、做好傳承、順應時代、敢於創新,使技藝傳承下去,是非遺傳承人面臨的挑戰,更是責任。”劉漢朝表示,作為非遺傳承人,他將繼續發揮所長,用非遺技藝弘揚千年鹽都文化,為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林艷 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