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花重錦官城。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即將盛大啟幕,在成都東部新區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除了可以觀賞世界各地的代表性花卉和奇觀異景外,還有很多“黑科技”。近日,中國網四川前往世園會主會場進行了實地探訪,提前揭開世園會主場館的“神秘面紗”,感受交融的自然之美和科技范兒。
無需泥土 不撒農藥
呼應綠色低碳的“植物工廠”
在正門不遠處,便是未來園藝展區的耕讀暢想園,一個長方形的“鐵盒子”映入眼簾。據了解,這是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帶來的農業物聯網智慧集裝箱,裏面種植著一顆顆長勢良好的蔬菜。
“農業物聯網智慧集裝箱是一種無需泥土、不撒農藥、不受自然環境影響的新型農業技術,通過對環境的高精度控制,保障水、肥、空氣、營養等要素供給,實現不受自然環境影響、連續不斷地生産高品質蔬菜,是一種農業生産技術的高級發展階段。”農業物聯網智慧集裝箱工程師李超鵬介紹道,該項技術能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實際上,農業物聯網智慧集裝箱也呼應著世園會“綠色低碳、節約持續、共用包容”的辦會理念。“由於植物生長于密閉的清潔空間中,植物天然不需要抵抗病蟲害,所以不需要農藥的使用;而且箱內蒸發量少,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精確控制養分供給和環境參數,垂直農業能夠降低對化肥和農藥的依賴,減少環境污染。”李超鵬説道。
結合特色 匠心獨運
打造生機勃勃的“多肉屋頂”
步入中華園藝展區的上海園門廊路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枝葉並不繁茂、冠幅也不夠漂亮的黃連木。“當時在選址時,這棵黃連木已經瀕臨死亡,既然是園藝博覽會,就要體現上海園藝的水準,所以我們邀請園藝師對其進行修枝、施肥、治理病蟲害、輸入營養液等養護工作。如今,這棵黃連木枯木逢春了。”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綠建公司項目負責人龔明説道。
再往上海園深處走去,一棟高約5.5米覆土建築特別引人注目,整個建築體被“種”在岩石和土層裏,其屋頂種植著生機勃勃的220種多肉植物,這是整個園區內觀賞性最強的地點——多肉屋頂。
由於多肉植物怕水的習性,在屋頂設計時,園區工作人員採取了大量的排水技術措施,為多肉植物的生長營造理想環境。專業技術人員在原有混凝土屋頂的基礎上進行了細緻的改造。“我們在底部架設了50毫米厚的透水板,確保水分順暢滲透;每個隔艙四週密布著100毫米直徑的排水盲管,有效防止積水;再加上350毫米厚的EPS輕質粉碎泡沫板,為植物提供穩定的生長基礎;接著覆蓋二層粗麻布和二層土工布,以增強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氣性;最後,在表面鋪設了150毫米厚的多肉植物專用顆粒料營養土,為沙生植物和多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龔明介紹道,完成這些精心準備後,項目部開展了植物的種植工作,並在植物上層覆蓋了一層50毫米厚的麥飯石,增添了自然的韻味。
整個上海園還運用了“可視化、智慧化、遠端化”的三維可視監控系統,對現場實施集中監控管理,實時採集動態現場的運作資訊。環境監測系統、視頻安防系統、植物生長環境監測系統、人流監控系統、能耗監測系統可以直觀掌握上海展園的人居遊園環境品質、各個主要景點位的人流情況和動態、植物生長環境的相關技術參數等資訊。
科技自然 和諧共生
還原“川西高原”生態環境
跨過絳溪河,進入天府人居展區,沿著路線往裏走,就是阿壩園。展園中復刻了阿壩最具標誌性的黃龍鈣化池景觀,高度還原自然景觀。
在阿壩園展區內,主要採用了還原高山植物生存的一個自然環境,修建生態迴圈艙,模擬還原川西高原的水溫、空氣濕度,打造川西高原生態植物生存環境。
一個形似“金字塔”、採用全息投影的展臺位於展區正中央,遊客們可以從各個角度更加直觀、立體地觀看若爾蓋花湖等投影內容。此外,展區還利用全息投影將川金絲猴、熊貓投射到展覽墻上,栩栩如生,讓遊客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科技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驚喜與樂趣。
此外,世園會東部新區主會場還有許多充滿著科技感的基礎設施配套。比如,在錦雲樓的壹丁咖啡展位,遊客可以品嘗到全程由機器人製作的咖啡。“站臺上有個二維碼,遊客用手機掃碼點單,在小程式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並下單,把生成的二維碼拿到機器上掃描,兩隻粗壯的機械臂就會靈活地運轉,研磨咖啡豆、接取咖啡萃取液、對準杯子拉花……很快就會將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送到遊客手中。”壹丁咖啡董事長行政助理、展位負責人劉沛舟介紹道。
各個街道上,紅色顯眼的方形智慧配送車穿梭其間。據了解,這些智慧配送車將用於世園會商家餐飲等物資配送,便捷來園遊客點餐體驗,感受本屆世園會科技助力消費體驗提升。
花開成都,世園綻放。目前,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各項準備工作也已全部完成。還有兩天,這場被譽為園藝界的“奧林匹克”即將啟幕,為世人呈現一屆具有“時代特徵、國際水準、中國元素、成都特色”的園藝盛會。(張嘉鈺 林銳森 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