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佈的2022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綿竹市人民醫院績效考核等級B+,以總分707.8分的成績位列全國第526位,較上一年度上升149名。
今年2月,綿竹市人民醫院成功晉級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早在2017年,綿竹市人民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開啟了醫聯體建設,近年來,醫院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成績斐然,第二住院大樓即將啟用,建成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5個,德陽市醫學重點專科12個,德陽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在建項目7個,在省內同級醫院中名列前茅。並成功建成德陽市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德陽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作為當地龍頭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綿竹市人民醫院如何更好地走好醫院高品質發展之路,如何更好地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呢?為此,中國網四川專訪了綿竹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劉嘉銘。
黨建賦能 激活高品質發展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要實現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戰略任務,就必須要推進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對此,綿竹市人民醫院深入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用高品質的黨建引領醫院高品質的發展。
劉嘉銘介紹,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就是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環節。為此,醫院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政治責任,持續在找準黨建與業務的契合點方面發力,科學研判宏觀發展大勢,明確醫院發展任務,確立全年發展方向。同時,醫院堅持推行黨建+,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深度融合效應得到新凸顯。
擴大人才“總量”,盤活人才“存量”,發揮人才“能量”,控制人才“流量”,這是醫院緊抓“人才第一資源”戰略的總體思路。“近年來,醫院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實施人才興院戰略,優化人才聚集‘軟環境’,注重‘外引內培’,進一步提高醫療隊伍整體水準和業務素質。”劉嘉銘説。
為建成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醫院修訂了《中層幹部聘用管理辦法》,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幹部管理制度體系。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深化“雙培養”機制,實現支部建在科室比例、業務骨幹擔任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比例“2個100%”。
劉嘉銘介紹,為擴大人才隊伍的“盤子”,醫院堅持培養和引進同向發力,僅2023年就聘請學科主任4名,招聘研究生學歷13人,選派業務骨幹80余人次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等接受短長期業務培訓和研修學習。
引得進人才,如何更好發揮人才“能量”,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醫院高品質發展賦能呢?劉嘉銘説,醫院黨委全面暢通了優秀人才提拔晉陞渠道,做好人才薪酬待遇、安家費等保障措施;修訂《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管理規定》,充分發揮績效杠桿作用,同時賦予學科帶頭人更大技術創新決定權和學科建設經費使用權,體現醫務人員價值。2023年,醫院多人榮獲四川省“天府青城計劃”天府名醫、四川省“衛生健康英才計劃”中青年骨幹人才和拔尖人才、德陽名醫、德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
在學科建設上,醫院成立了學科建設辦公室,著力推進省級、市級重點專科建設,科室綜合能力提升。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醫院黨委還創新推出了“黨建查房”黨建工作法,定期由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和黨務工作機構負責人組成查房小組,到支部科室開展“黨建查房”,遵循黨建業務同檢查,黨風行風同督查的原則,“雙輪驅動”,協同發展。
在高品質黨建引領下,2023年,綿竹市人民醫院CMI值、DRG組數在全省72家三乙醫院中分別排名第4位、第3位,診療服務實現“六升六降”;新增德陽市醫學重點專科3個,德陽市臨床重點專科1個,新建德陽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學科建設取得新成效。
推進醫共體建設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是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構建分級診療秩序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綿竹市人民醫院不斷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
“我們通過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創新醫療服務共用模式,促進醫療服務均質化發展。”劉嘉銘表示,醫院通過實施華西——綿竹醫聯體建設區域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提升本地醫療機構技術水準,促進醫院綜合實力與成都大三甲醫院看齊。
從2017年起,華西醫院便與綿竹市人民醫院開啟了深化辦醫合作。在這期間,華西陸續下派4名管理幹部擔任醫院主要領導,傳輸華西醫院優秀的管理經驗;下派30余名專家教授擔任醫院相關科室的學科主任和特聘專家,通過教學、查房、坐診、科研、手術等方式,一方面不斷提升各個臨床科室的綜合實力,一方面將醫療服務送到了綿竹基層,讓綿竹當地患者免去了往返華西的勞苦奔波。同時,雙方利用當今先進的資訊技術,通過遠端查房、遠端診療、遠端教學、5G遠端實操等技術手段密切的開展醫療合作,不斷的拉齊雙方的技術差距。
劉嘉銘介紹,為了推進醫共體建設,醫院先後制定並完善醫共體實施方案和管理章程十余個,成立綿竹市人民醫院醫共體發展中心,以“一辦八部二中心”的模式建立組織管理架構,定期召開醫共體建設專題會,推進相關工作。此外,醫院還通過借鑒華西醫聯體建設經驗,下派專家至成員單位擔任副院長、學科主任,深入開展教學門診、指導查房、培訓講座等,指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
為緩解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看病難的問題,2021年,醫院爭取專項資金1.34億元,選址新建四川省首個集中型縣級區域醫療技術服務中心暨衛生健康教育中心,涵蓋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供應、醫學教育、漿洗中心“七大中心”中心,該中心的成立,實現了基層檢查、中心診斷、結果互認,在提高醫療品質的同時節省群眾就醫時間和費用。
同時,醫院按照相關文件政策,積極推進醫共體建設管理統一、藥物統一、經費統一、資訊統一等“八統一”要求,加快實現衛生院技術能力提質增效。此外,醫院還牽頭組建了德陽市村(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推動村級公共衛生委員會與醫聯體、醫共體一體化建設。
數據顯示,2023年該院影像中心、心電中心共接收會診病例10萬餘例,檢驗、病理中心接收外送標本1500余例,依託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越來越多的群眾從中受益。
強化慢病管理 更好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病)的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導致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以及醫療費用負擔加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30年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標。
“對高危人群的慢病管理是提高其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作為一所縣級醫院,做好慢病管理更是落實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關鍵所在。”劉嘉銘説,為深化華西——綿竹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擴容下沉。綿竹市人民醫院加入了華西醫院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四個專病醫聯體,成為華西專病醫聯體互聯互通3家試點單位之一。
此外,醫院還積極參加華西“3+13+N”慢病全程管理區域聯盟建設,“3”即華西天府醫院、華西上錦醫院、華西廈門醫院;“13”包括綿竹市人民醫院、華西三亞醫院、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眉山市人民醫院等華西醫療聯盟醫院;“N”面向願意加入聯盟的醫療機構,做好慢病三早防控管理。
不僅如此,綿竹市人民醫院還持續加強華西肺結節全程管理中心綿竹分中心的建設,實現專病管理師團隊協作、專病數據庫支撐、專病精準化宣教三大創新模式,肺結節全程管理中心累計建檔1846人。
“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問題常常不止涉及一個專業,而多學科診療是解決慢病患者健康問題和‘看病難’問題的有效舉措。”劉嘉銘介紹,為給篩查出的高危患者提供最優醫療服務,醫院成立了由公共事業發展部、醫務部、護理部、胸外科、腫瘤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放射科等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MDT團隊,定期對高危患者進行多學科討論,研究綜合管理策略;對疑難患者通過遠端會診,由華西醫院專家直接看診,共商解決方案;對穩定期患者通過醫共體與鎮衛生院和家庭醫生保持長期聯繫,共同落實日常監測和健康管理舉措。
上下聯通、多科協同的診療模式,讓呼吸慢病高危人群或患者能夠在MDT團隊這一個“科室”,既可以解決內科、外科、營養、護理等多重健康問題,也能夠獲得華西醫院專家的醫療服務,得到國內頂級醫療資源的健康智慧所帶來的健康收益,較好地解決了“看病難”問題。
為了更好地推行慢病管理,進一步加強醫院慢性病隨訪監測工作的規範化管理,醫院還建設了慢病隨訪系統,引入了一鍵式AI語音隨訪機器人功能,通過目標隨訪患者全覆蓋,有效採集患者回答的問題,並自動轉錄為文字記錄,形成與之匹配的隨訪記錄,醫務人員可以在系統後臺動態了解患者情況,提升醫務人員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慢性病監測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更好地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硬體”築基,“軟體”賦靈。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為患者提供安全又溫馨的醫療服務。劉嘉銘説,在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道路,綿竹市人民醫院將繼續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道路上守正創新,持續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做好縣域居民健康“守門人”。(張漁 譚明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