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元綿山·同心共治”四川省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程項目總結表彰會在綿陽市遊仙區涪江街道綿山路社區同心廣場舉行。
2023年,在“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範三年行動計劃”即將收官之際,綿陽市遊仙區綿山路社區等240個社區成為全省首批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單位。在“創特色”工程單位中,遊仙區涪江街道綿山路社區入選多元共治型名單。
據悉,綿山路社區成立於2003年,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由破産改制企業和新開發商住小區組成。該項目自實施以來,聚焦小區治理服務痛點難點,整合各方社會資源,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五社聯動”機制為抓手,發掘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潛力,激發主體活力,通過“同心廣場”建設、“同心向陽”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志願同心·助愛遠行”志願者鍛鍊計劃、“幸福綿山·社工同行”社工成長計劃、“同心品牌”建設等舉措,壯大了各主體規模,提升了各主體能力,構建了一核多元的治理格局,探索出“1+4+N”機制,打造的“多元共治”型社區成為四川省乃至全國提供社區治理創新的“示範樣板”。
“一條主線”:築牢“同心共治”黨建引領“主心骨”
綿山路社區從自身社情出發,堅持黨建引領這條主線,依託恒馨苑小區廣場,探索成立同心廣場,打造“多元綿山,同心共治”黨建特色,由社區黨組織、黨員牽頭組織設立包括居民議事廳、社會組織辦公區在內的多功能廳,由省民政廳、社區黨組織聯合為同心廣場籌建增設顯示屏、運動場地及器械。健全“黨建+共治”工作機制,營造有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的社區文化氛圍,助力社區基層治理,推動社區繁榮發展。
“四種形式”:築牢“同心共治”建設服務“主陣地”
綿山路社區依託“學雷鋒服務中心”,實施針對性的社會組織賦能,為現有4個社區社會組織進行賦能提升,新孵化培育6個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成立“同心基金”,圍繞“企業+公益+慈善”的運作模式,打造“同心”品牌。細化社區居民服務項目臺賬,常態化提供臨時救助、低保幫扶等政策性支援,建設“同心商圈”“同心銀行”,招募合作商企12家,常態化開展志願者積分兌換、困難群體的慰問等活動。實行“志願者招募細則及積分管理辦法”,整合轄區內現有的志願者資源,開展志願者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志願者研學活動,強化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志願者隊伍專業知識,進一步引導和吸納各界人士參與志願服務,現已發展壯大8支特色志願服務隊伍。
綿山路社區在香榭裏大道小區試點“黨建引領+自治+智治+法治+德治”“1+4”治理模式,破解超大小區治理問題。以“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小區黨小組——黨員樓棟長”的四級組織體系為核心,以居民社交網為載體延伸至各個角落,激活小區治理組織“神經末梢”,現已設小區黨支部1個,黨小組3個,推選黨員樓棟長12名,形成以黨建引領為中心的“一體化、規範化、法制化、人文化、智慧化”的“五化”城市小區治理新體系。
“N項功能”:建強“同心共治”多元服務“主力軍”
依託“智慧涪江”治理系統,綿山路社區建設“數字共治服務平臺”,提供社區定制化“功能表式”便捷服務,實現公共服務與社區建設的資源整合、業態融合、功能聚合。多元互助共通,打造多元共治型社區,依託居民議事廳、社會組織辦公區聯合社區居民與社會組織,開展“志願同心,助愛遠行”志願者鍛鍊計劃,向參與社區共治的人員發放積分補貼,為廣大社會工作人員開展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社工周主題宣講活動,在項目週期內新增持證社工2名,定期開展“同心向陽”社會組織成長計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匯聚愛心力量,解決同心共治的“最後一米”難題。
通過“1+4+N”機制,綿山路社區建立起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構建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開放共用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基層政權堅強有力,基本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余淑萍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