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幫菜就是小河幫,麻辣鮮香紅油亮……”當宛轉悠揚的四川清音同動感帶勁的搖滾産生碰撞,一道道滿是煙火氣的“自貢鹽幫菜”撲面而來。12月29日,由四川省曲藝研究院、自貢市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創排、推廣的曲藝劇《桃李春風一壺酒》在四川文化藝術中心戲劇廳內連演兩場。上百餘名觀眾走進劇場一睹為快,感受這場川味濃郁、別出心裁的藝術盛宴。
據悉,該劇主創團隊陣容強大,由著名戲劇家魏明倫擔任文學顧問,編劇楊椽執筆,北京人藝導演楊佳音執導,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笑星鐘燕平(胖姐)領銜主演,林曉東(矮冬瓜)、王磊(王二莽)攜曲研院優秀青年喜劇類演員聯合擔綱。講述了一家名為“鹽幫馬家樓”的自貢鹽幫菜館的興衰故事,透過一個行業,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以曲藝為“湯底”
融合傳統和潮流的新探索
作為繼《山高水長》《成都家書》《玉石調羹》等作品之後,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對“曲藝劇”這一綜合性舞臺藝術的又一次新探索,《桃李春風一壺酒》以輕喜劇為基調,將四川清音、四川金錢板、四川揚琴等傳統曲藝元素,與搖滾、電子樂等潮流前衛的音樂表達相結合。不失濃郁曲藝特色的同時,憑藉新穎出彩顛覆觀眾對傳統曲藝藝術的刻板印象。
“當劇場藝術面對觀眾時,一定不能丟失其趣味性。曲藝這種古老的形式,紮根於民間、街頭,具備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我們以劇為載體,串聯並體現出曲藝的多種形式和元素,就是希望能通過這種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表達方式,帶給觀眾對於傳統文化更多、更新的認識。”在曾執導過多部曲藝劇的導演楊佳音看來,四川省曲藝研究院開創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用一個劇作為載體,將四川獨有的清音、揚琴、金錢板等曲藝形式融匯其中,是推動曲藝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桃李春風一壺酒》是一次很好的舞臺融合嘗試,不僅展示了多種曲藝形式,還發揮了曲藝演員一專多能的優勢。”聊起該劇的亮點,主演、曲藝表演藝術家鐘燕平表示,自己在劇中飾演的“胖辣子”是一個執拗、敢愛、敢恨並且勇於創新的四川女人。“這點,和曲藝藝術的創新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一個講美食的故事,在音樂構思方面,該劇也體現出了“色香味”。“曲藝元素是‘這盤菜’的湯底,劇中運用了地道的四川曲藝唱腔,行家可以從中品嘗到資格的清音曲牌《月調》《青㭎葉》,四川車燈調、四川揚琴《大調》《揚琴調》竹琴的原汁原味。而各種中西樂器搭配等葷菜、素菜給予了本劇創新的空間,在‘曲藝’的湯底裏,燙出了不一樣的形色,塑造人物、鋪陳故事。”該劇作曲陳咏韻解釋稱。
此外,舞美設計也有新突破。首演現場,手繪樣式的屋檐及桌椅引人注目,彰顯了四川餐館“煙火氣”的同時,又不失喜劇氛圍。“通過一些道具的升降、加減組合,形成不同的場景需求,而黑白灰的手繪風格,則會更加凸顯人物的形象色彩。”該劇舞美設計吳宇説道。
“鹽幫菜”元素貫穿始終
表面説“做菜” 實際講“做人”
《桃李春風一壺酒》題材別致,選擇川菜派系中有百餘年文化傳承與積澱,帶有獨特地域特徵的自貢“鹽幫菜”元素,並將其自始至終貫穿到劇情之中。
以小見大,菜肴即人生。該劇突出“菜是人做的”這一思想主題,以喜劇的外殼,包裹了一個並不輕鬆的故事。“劇中,有棒打鴛鴦的戲劇衝突,有餐飲行業之間的爾虞我詐,有形形色色人物的大小心思,表面在説菜,實際上還是在講人的故事。”楊佳音表示,“一道菜包含著做菜人的氣質、人品甚至格局,借用劇中一句臺詞‘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什麼滋味的菜’。正如做菜的酸甜苦辣鹹一樣,生活當中也有著各色的味道,講菜肴其實就是在講人生。”
主題鮮明、劇情精彩、語言幽默,讓台下觀眾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這一喜悅歡樂的氛圍中,笑聲、掌聲此起彼伏。“《桃李春風一壺酒》是我第一次走進劇場觀看的曲藝劇,劇情非常的精彩、有意思,結合四川方言的運用,笑點十足。而且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居然還能和一些當下流行的音樂元素相融合,確實也打破了我對傳統文化的固有認知。此外,臺上演員們生動、細膩的表演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個人覺得不虛此行吧。”來自成都本地的年輕觀眾邵丹在看完演出後,感慨地説道。
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桃李春風一壺酒》是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對曲藝劇題材如何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新思考,也是四川曲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成果體現。”本月在成都召開的2023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指出,藝術創作要把人民作為藝術表現的主體,多刻畫、多演繹基層群眾,把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而曲藝藝術正是最具有煙火氣息的藝術形式之一。據悉,《桃李春風一壺酒》還計劃于2024年在自貢市開啟巡演,繼續用精彩演繹讓觀眾以曲藝之“歌”,品川菜之“味”。(王昱霖 張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