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家風”中尋找“修身密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05 14:42:39 編輯:戚譯升 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三蘇祠時指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財富。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道出了蘇氏一門的人才輩出的根本,更隱藏著古往今來家道興衰的文化密碼。鑒古知今,三蘇家風,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抹亮麗色彩,它更代表著“讀書正業、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高尚品德和價值觀念,於今天我們提倡的黨員幹部修身仍然有許多啟迪意義。
讀書正業,方能明心見性,行穩致遠。三蘇家族中,人人都視讀書為最重要的事情。蘇洵將蘇家的南軒改名作為蘇軾、蘇轍的書房,並對家中數千卷藏書手緝而校之。大器晚成的他更是嚴格教育蘇軾、蘇轍,晚年的蘇軾更是夢見未背誦《春秋》而嚇出一身冷汗。今天,我們的黨員幹部更要發揚這種“改”和“嚴”的精神,多讀書、讀好書,從書本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不屑學習,不能藉口工作太忙、放鬆學習,更不能為了裝點門面、應付學習。
非義不取,方能不逾規矩,不負重托。在三蘇家族中,人們十分注重道德和良心。蘇軾在《記先夫人不發宿藏》的文章中講述了母親程夫人教育子女不取外財,不貪他人之物的故事。故,蘇軾從政多年,可他始終注重節儉,他不貪佔一點公家財物,還經常自掏腰包去做公益事業,以至於在經濟上經常捉襟見肘。今天,我們的黨員幹部更要不忘初心使命,防止思想受“腐”,氣節被“劫”,要知曉錙銖之利事小、信仰失守事大。我們的黨員幹部應常思肩上之責、常算得失之賬,摒棄功利思想,方能在從政的道路上善始善終、有所作為。
為政清廉,方能守住大節,不入歧途。在三蘇家族中,人們重視政治道德,反對腐化墮落。蘇軾在《六事廉為本賦》中寫道“功廢于貪,行成于廉”,他認為,功業毀廢于貪婪,德行養成于廉潔,為官從政以廉為先,為官之道以廉為首。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最緊要的是守住內心,從小事小節上守起,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慾害”、常破“心中賊”,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薄熙來、周永康等人,就因為生活上不拘“小節”,便開始了“大節”的失守。每一位黨員幹部,無論崗位大小、職務高低,都應該嚴格職業操守、守住人生底線,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以防腐化墮落,走入歧途。(儀隴縣雙慶小學校 陳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