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櫥窗競速“新賽道”——壤塘非遺捧上“金飯碗”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03 16:48:53 編輯:劉懿 點擊:
“我們的藏陶産品已經賣到日本,我還想讓它們去到更多更遠的地方。”5月20日,在成都參加完2023海峽兩岸巴蜀文化藝術季,澤郎斯加回到了阿壩州壤塘縣壤巴拉藏式陶藝傳習所。他拿起一個泥團放上轉盤,經過揉、捏、拿,一個罐子漸漸成形。
7年時間,澤郎斯加從一名放牛娃成長為阿壩州藏式陶藝非遺傳承人。依靠製作銷售藏陶,他平均每月能夠掙到5000多元。

在浙江對口支援下,壤塘縣建起傳習創業園,設立唐卡、藏醫藥、藏陶等專門非遺傳習所46個;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22個傳習飛地基地,成立各類公司28個,帶動3000余名群眾吃上了“非遺飯”。2022年傳習學員每人平均收入達到2.1萬元。
創新,老瓶新酒更加香
“這是我們首次把藏醫藥融入護膚品中。”5月21日,在壤塘縣的傳習創業園中,壤塘藏醫藥傳習所負責人扎西娜姆介紹陳列架上的安神精油、護膚水乳、面膜等幾十種産品。
目前,以藏藥浴、推拿、按摩等項目為主的阿如藏康養館不僅在阿壩州內開辦,還走出大山,開到了成都等地。藏醫藥與美粧、養生的新結合,將壤塘非遺引向大眾消費市場。

不同於扎西娜姆的“動”,澤尖初用“靜”傳達著壤塘非遺的魅力。在傳習創業園的唐卡傳習所裏做學員,澤尖初用唐卡技藝手繪二維動畫,他們正在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合作製作《喜一》《格薩爾王》唐卡動漫作品。
傳習創業園還帶動“非遺人”走出去。中國壤塘·壤巴拉非物質文化遺産景德鎮傳習基地、宜興傳習基地掛牌後,40名壤塘唐卡畫師還前往基地,與當地瓷器技師合作,推出“唐卡+瓷器”作品。
讓非遺藝術跳出文化櫥窗,壤塘縣壤巴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澤讓恩波表示,近年來,壤塘縣踐行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讓非遺文化與動漫、瓷器、康養進行融合,藏陶、藏香、藏藥護膚品、牦牛毛手包等一批非遺産品,熱銷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非遺在“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上取得顯著的成效。
破圈,非遺散發新活力
這兩天,澤郎斯加正加緊製作藏陶茶具,5筆價值15萬元的訂單讓他動力滿滿。此外,旁邊唐卡傳習所裏的州級非遺傳承人色青拉姆與同學共同完成的唐卡作品《三世佛》入圍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賣出了上百萬元的價格,也讓他很受觸動。

“我希望通過短視頻,讓更多的人知道家鄉的非遺文化。”和澤郎斯加不一樣,今年,“00後”藏族姑娘卓覺瑪更希望通過短視頻讓家鄉走紅網路。作為第一批壤塘藏式陶藝傳習所的學員,她先後前往深圳、西安、景德鎮等地學習制陶工藝,並以短視頻為媒介,讓壤塘非遺文化散發出新的“年輕活力”。
“為培養非遺文化稀缺性技能人才,壤塘縣鼓勵各傳習所通過讓學員‘走出去’、把文化‘請進來’的方式,全面挖掘、發展失傳的古老技藝。”澤讓恩波説,在浙江對口支援幫助下,浙江大學等院校幫助傳習所學員學習宋畫、影視等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拓展産品創作視野;建立壤巴拉非遺傳習協會,為各傳習所設立市場化運營公司提供指導,建立起産銷一體化的市場化機構。(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