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雪域高原|記川北醫學院派出的第一批鄉村振興幹部——江科、李壹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13 13:24:58 編輯:楊仁昌 點擊:
2021年7月,川北醫學院定點幫扶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郎日村,堅決扛起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治責任。
在雪域高原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兩年,有兩名中共黨員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郎日村,他們爬過最高的雪山,走過最險的土路,吸過救命的氧,在乾燥嚴寒惡劣環境和高原缺氧極限挑戰下,發揮共産黨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奮鬥精神,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與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主動報名投身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偉大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川北醫共産黨人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他們是川北醫學院派出的第一批鄉村振興幹部——江科、李壹凡。
郎日村在哪
郎日村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屬康巴藏族地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位於川滇兩省交界處,距鎮政府22公里,距稻城縣城97公里,距雲南香格里拉市215公里,距南充市1002公里,是四川省偏遠、交通不方便的縣之一。
郎日村村委會海拔3860米,60%村民生活在海拔4100米,比西藏拉薩都還要高出500多米,年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1度,最冷的時候是攝氏零下27度,這裡海拔高、氣壓低、氧氣稀薄、空氣乾燥,氣候惡劣。四月飛雪是常事、六月和十月飄雪是易事,常年冰雪覆蓋,沙化嚴重,植被貧瘠。
在郎日村紮根基層的排頭兵是誰
2021年6月22日,學校黨委組織部發佈《關於自願報名參加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通知》,派駐地點在甘孜州稻城縣,駐村幹部任期2年左右。江科、李壹凡滿腔熱血、一鼓作氣,在與家中短暫商量後,第一時間向組織報名。
當然來甘孜州稻城縣郎日村之前依然有許多擔憂:擔憂身體是否能適應,生平第一次踏上高原,南充海拔330米,郎日村海拔3860米,這會不會有高原反應,遇到高原反應怎麼辦,聽説嚴重的高原反應還有性命之憂,身體是否能適應確實很擔憂;擔憂工作是否能勝任,鄉村振興工作與高校工作性質截然不同,工作方法、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現都將是個全新的挑戰,加之全村28戶171人皆為藏族,能使用漢語常規聽説的人就那麼幾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生活上會不會遇到阻力、工作能不能勝任;擔憂家庭是否能完全理解,離開南充、離開家庭,在異地他鄉工作兩年,親情相連、聚少離多,溫馨陪伴變為視頻電話,江科家中有一個6歲女兒,李壹凡家中兩個小孩(一個4歲、一個2歲半),家裏是否忙得過來,小孩缺失了父親關心陪伴,會不會變得膽小、會不會被溺愛,如果家人生病了,誰又來照顧他們,面對這些未知數,他們也曾忐忑不安。
面對的困惑和擔憂是非常大的,但江科、李壹凡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産黨員,更加堅定不移肩扛起鄉村振興這一艱巨使命重擔,更是無上的光榮。他們背上了行囊,奔向了冰天雪地的稻城縣郎日村。
他們能為郎日村做什麼呢
走村入戶大興調研,科學論證精準發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們在盡力適應大腦缺氧、心跳加速的輕微高原反應的狀態下,帶著能同聲翻譯的鄉幹部和村幹部走村入戶,論證調研。“瓦拉(藏語:你好),我們是川北醫學院的老師,我們的學校在南充,我們是郎日村的駐村幹部,今天來了解你們家裏一些基本情況。”“你們家有幾口人?”“你們家主要收入是什麼,大概有好多呢?”“家人身體都還好吧,最近有沒有去醫院的,一共花了好多錢,報銷了多少,你們出了多少?”儘管語言不通、語義難懂,鄉幹部和村幹部的同聲翻譯程度受限,不能很完整的表達他們的感情和心情。不過最欣慰的是郎日村村民能較為流利地説出“川北醫學院”“江老師”“李老師”等片語。
郎日村地形是兩座大山一條峽谷,村民分散在“郎日組”“紅同組”兩座大山上,兩組村民隔谷相望,隔空相距約3公里,相互來往是“下山—峽谷—上山” 的坡陡路險模式,在一小時內完成海拔差1000米的驚險刺激過山車。郎日村村落異常分散,共有10個2至3戶聚居地, 入戶道路沿著懸崖峭壁修建,僅一車寬,每次串門都需要下特別大的勇氣。
不歷經風雨,如何見彩虹。他們主要圍繞家庭人員基本情況和健康狀況、住房情況、種養殖業規模、主要收入來源、子女教育、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重點走訪調研,撰寫制定了《關於推動稻城縣香格里拉鎮郎日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的調研報告》《郎日村2021—2025年五年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川北醫學院定點幫扶郎日村年度幫扶計劃》等工作報告。
他們在雪域高原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切實履行駐村工作隊員工作職責,勇擔新時代高校教師的社會責任,以“我是黨員帶頭學,黨員帶我一起學”為學習理念,組織郎日村15名藏族黨員和154名藏族村民集中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等。
他們充分協調、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川北醫學院機關黨委組織部黨支部與稻城縣香格里拉鎮郎日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推動郎日村黨支部建設工作,以共建促黨建,通過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理論宣講和捐贈黨建書籍等形式,實現郎日村黨支部得到專業指導,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
他們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為契機,在稻城縣郎日村開展“我在郎日學黨史”特色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共同學習《中國共産黨簡史》,回顧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到2021年間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並自學一段“日出東方”“撥亂反正”“新時代”等重要歷史片段,集中“學黨史、講黨史”,藏族盛裝拍攝製作影像視頻在稻城縣藏族黨員中傳播正能量,掀起郎日村全體村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讓黨的理論成果在祖國少數民族村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活動中有三位黨齡超過30年的老黨員,他們聽不懂漢語、也不講出漢語,所以他們在活動中只需要背誦一句漢語臺詞,可就這看似很容易完成的任務,他們硬是花了整整兩天去琢磨、去練習,無怨無悔。村紀檢委員帕呷説:“我的文化水準只有小學四年級,總感覺現在學黨史比我在讀書時都還認真。”62歲黨員洛絨降擁説:“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突然之間又燃起了我心中那把火。”76歲高齡35年黨齡洛絨彭措説:“從未想過,我會這樣用心用情學習漢語和黨的歷史。”
他們規範黨的“三會一課”工作和農村“四議兩公開”程式,逐步讓村“兩委”真正理解和掌握“三會一課”和“四議兩公開”的意義、程式和方法;他們堅持“幫辦不代辦、到位不越位”工作宗旨,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增強黨員的組織觀念,督促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始終把“凝聚幹群力量,激發內生動力”貫穿各項工作始終,逐步將郎日村黨支部建設為一支“有擔當、有紐帶、有品質、有特色”的民族地區“四有”黨支部,相關事跡被四川新聞網等媒體報道。
他們積極引導郎日村村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甘孜藏族自治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江科與郎日村打衝家“結為親戚”,李壹凡與郎日村亞瓦後家“結為親戚”。
全村28戶171人,皆為藏族,生活方式也是傳統藏族風格,主要吃糌粑、牛羊肉,喝酥油茶、青稞酒。他們堅持懷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深入居住在傳統石木結構藏房的藏族同胞家中,圍坐在青稞田間地頭和松茸青杠林中,與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紮根高原、默默奉獻,以熱血投身鄉村振興,用青春詮釋初心使命。
他們尊重並自覺遵守當地藏族風俗及傳統習慣,經常以“打平夥”方式與藏族同胞相聚相會,多次自掏腰包購買松茸、馬鈴薯、藏香豬等農特産品,促進當地村民增收。他們快速轉變角色、積極克服不適,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長,幹事創業作表率、擔當作為當先鋒,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
持續改善基礎設施,鞏固成果再換新顏。郎日村村委會修建於2007年左右,由當地村民自主設計、自籌資金、投工投勞修建而成,是一座標準的傳統老藏房,經歷了15年左右的風風雨雨,逐漸破舊:地基整體下陷,室內地板凹凸不平嚴重,個別地板無支撐物全塌陷;室內環境異常潮濕,會議室側墻長出了成片不知名的白色菌類;功能房間分佈不合理且不完整,房間整理採光效果差。
他們調研走訪了解到郎日村及周邊村落多年來存在一個習俗慣例,村委會又是活動室,不管哪一家婚喪大事或娛樂歡慶,都會相聚在村委會,現有村委會不能滿足活動室的要求,只能坐在路旁草坪或村委會地壩,有酷暑就曬著,有暴雨就淋著,郎日村能有一個室內活動室已成為全村人民的希冀。他們充分論證考察、多方積極溝通,由村委牽頭開展了設計效果圖、地質勘查、工程量計算等相關工作,並報學校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幫扶稻城縣郎日村鄉村振興工作,會上予以通過給予幫扶資金用於原址原建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
2022年4月,郎日村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式,確定了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築面積420平方米,集黨建陣地、村務管理、醫療衛生、文化活動、辦事服務等多功能場所為一體,按照專業單位地質勘查要求,發現郎日村村委會原址土質酥松且潮濕,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地基需要挖3.5米深。
2022年5月底,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項目奠基儀式順利舉行,現場授旗“郎日村黨支部建設工地臨時黨小組”“郎日村建設工地黨員先鋒隊”旗幟,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責任擔當,落實工作職責,搶時間、抓機遇、促生産、趕進度,科學謀劃、倒排工期,在確保安全、品質的前提下,更好更快地推進項目建設。
村民們看著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天天拔地而起,心中多年的殷切願望也一點點變成現實。郎日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忠他説道:“我已經當了20多年的村支書了,郎日村終於快要有我們自己的活動室了。我現在幾乎天天都要開車到建築工地,恨不得每天都來看一看活動室的新變化、新風貌。”
郎日村黨群服務中心在稻城縣香格里拉鎮區域率先採用無柱式設計,建築風貌和功能佈局結合本地傳統和現代元素,深受鄉親們喜愛。在建好服務中心的第一個春節裏,全村在全新的寬敞明亮的村民活動室歡聚一堂,從正月初五至初九,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新年民俗活動。大家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地度過了兔年春節。村民帕呷興奮地説:“能給我們建設這樣的房子,大家耍得很開心,也感謝你們的付出和努力,非常感謝你們。”全體村民也在歡慶之餘不忘學校幫扶之情,自發向學校送來摯誠和溫暖的新年祝福。
老破小的郎日村幼教點也跟著郎日村村委會一併拆除,學校出資“以工代賑”,建成面積150平方米,包含幼兒教室、幼兒午休室、教師辦公室和休息室、廚房、公共衛生間的村幼教點。他們帶領村幹部一起積極協調、整合資源,爭取到愛心企業捐贈的石墨烯地暖,在海拔3860米高原鋪設地暖定向用於師生教學和休息算是首屈一指。改建後的郎日村幼教點環境優美、明亮寬敞、安全規範,極大改善了郎日村教育教學條件,村裏的孩子們在冬天上學再也不怕冷了。
與此同時,建成了面積1000余平方米、配套完善、村民喜愛的文化廣場。建成了“議話亭”,開展“有事來協商”活動,由村委幹部輪流主持議話,引導村民通過議話的方式解決家庭成員、鄰里之間的問題。
助推産業增值增速,多措並舉矩陣發展。2021年11月,郎日村出現了藏香豬死亡情況,而且越來越多。死一頭藏香豬就得損失2000元,嚴重影響村民經濟收入。他們聯繫稻城縣香格里拉鎮副書記(挂職)、瀘州市納溪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段彬去破這個迷。經摸排調研,全村餵養了近200頭藏香豬,多以散養、放養為主,或者豬牛混養,郎日村海拔在3800米左右,早晚溫差大,特別是冬天夜晚氣溫在攝氏零下10度左右,現有的豬圈不抗凍,低溫導致藏香豬誘發感冒,引起高燒死亡。
既要激發村民們養豬致富的熱情,又要解決藏香豬在冬天過得暖和的問題,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隨後充分討論調研,“保溫豬圈”工程方案逐漸成型。即在郎日村現有的豬圈上進行改建,豬圈底部設計修建三段式化糞池,利用糞便發酵升溫,克服高原地區冬寒夏涼氣候,保持豬圈冬暖夏溫舒適環境,降低藏香豬發病率,穩步提升藏香豬産量,鄉親們可以逐步增收。
學校“以工代賑”,按照“立標準—促改建—嚴驗收—領補助”流程,對於每家每戶的“保溫豬圈”設計、化糞池選址和豬圈衛生清潔給予“一戶一策”精準指導,全村27戶村民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改建“保溫豬圈”累計600.64平方米。“保溫豬圈”事跡被四川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藏香豬肉質細嫩、肉香味濃、富含營養,隨著“保溫豬圈”帶來的良好效果,村裏的藏香豬就越來越多,如何打開銷路、如何推進産業振興、如何完成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又是擺在他們面前一道嚴峻課題。自2021年幫扶以來,他們積極走訪調研、大膽實踐,謀劃出藏香豬“養—産—銷”矩陣發展産業鏈建設,發展村集體經濟藏香豬熏制肉加工産業,採取了“技術資源支援、保溫豬圈補貼、創新産業發展、品牌運營加持”等系列幫扶措施。
從2022年底正式投産以來,截至2023年9月,售出藏香豬熏制肉臘肉2600余斤(其中消費幫扶購買1436斤、本地和網路銷售1168斤),銷售總金額22.437萬元,開啟了“村民高熱情養豬、集體高附加值賣豬”的良性産業發展迴圈。
他們積極聯繫稻城縣鄉村振興局和香格里拉鎮黨委、鎮政府,建設郎日村農産品展銷中心暨電商直播間,邀請電商産業發展專業老師入村開展基本電商平臺操作技術、攝影攝像技術、直播技術以及行銷技術培訓,並設置電商發展獎勵資金,對電商運營和銷售良好的村民和農民合作社予以獎勵,進一步夯實郎日村“網際網路+文化+生態+實業”發展佈局。
以購代捐“強心針”,消費幫扶強産業。他們堅持開展前期論證、市場調研、擇優選品,積極完成學校“以購代捐”活動,兩年來消費幫扶資金共35.31萬元,從郎日村採購藏香豬臘肉、野生當歸、野生香菌幹片等農副産品為川北醫學院工會會員送去節日慰問物資,有效幫扶郎日村拓展銜接脫貧攻堅成果,夯實傳統産業,大力推進了郎日村集體經濟發展,提高了村民收入。
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他們充分論證考察、多方積極溝通,成立“稻城縣郎日村鄉村振興民族文化藝術團”,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創新開展郎日村鄉村振興文化節。
高品質發展郎日村鄉村振興民族文化藝術團。他們邀請四川省歌舞劇院專業教師赴郎日村開展民族舞蹈編排和藏族民族傳統文化培訓挖掘工作。全村共選拔業餘舞蹈演員28人,編排《起舞鍋莊》《馬背上的康巴》《郎拉山情》三支群體舞蹈,通過若干次專業指導,能歌善舞的村民已初步具備準專業表演能力,充分演繹民族特色文化和藝術,稻城縣郎日村鄉村振興民族文化藝術團算是初具雛形。
在每年10月,他們組織全村村民身著節日盛裝在海拔4500米牧草地,載歌載舞慶祝當年蟲草和松茸的大豐收,開展大象拔河、換藏裝比賽和鍋莊舞等藏族特色項目活動。一首首藏歌氣勢磅薄,猶如天籟之音響徹草原,一曲曲藏舞節奏歡快,象徵著村民美好新生活。
在2023年4月,由學校全額出資,他們組織村幹部和村民族文化藝術團一行25人到校交流座談,並參演川北醫學院五四青年節文藝匯演,郎日村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歌舞劇《嘎真切!川北醫》第一次在亮麗舞臺呈現,這是川北醫學院師生與稻城人民、朗日村村民的心手相牽、共赴美好生動的縮影。川北醫學院距稻城縣909公里,距稻城縣郎日村1002公里,駕車行駛需途徑成都、雅安、康定、雅江、理塘,路途遙遠需翻越折多山、海子山、兔兒山等約10座平均海拔在4500米的高山,地理位置雖遠、雪山雖高且多,卻依然阻隔不了千里幫扶情。
現在的郎日村是什麼樣呢
2021年,郎日村被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他們按照補齊弱項短板、鞏固拓展成果、夯實發展基礎、促進鄉村振興的基本思路,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統籌推進鄉村産業就業、綜合保障、鄉村建設、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等各項工作,實現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2年,郎日村多項指標取得明顯增長,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26.54%(每人平均18655.62元);村集體經濟分紅增幅12.81%(戶均12502.18元),領先於區域水準。郎日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提前進入《稻城縣關於貫徹<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實施方案》規劃的2025年目標中的前20%,郎日村的發展也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2023年,郎日村被列入甘孜州2023年度鄉村振興“雙百工程”示範村(精品村)建設計劃,村“五有”成果得到卓有成效的鞏固。
兩年零兩個月800天鄉村振興工作,江科和李壹凡是萬萬千千共産黨員在少數民族農村基層工作中、以自己點滴的實際行動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揮灑青春熱血的現實縮影。他們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理論聯繫實際,將“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黨,為郎日村作出貢獻,為郎日村村民辦了實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他們是川北醫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中的優秀“排頭兵”。
800天鄉村振興工作,江科和李壹凡舍小家為大家,第一時間將黨組織關係轉至郎日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與藏族黨員同志們相互交流探討,相互批評與自我批評,與全村藏族同胞共同學習、工作和生活。他們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贏得了全村村民的肯定與支援,已經和當地藏族人民結下了血濃于水的“親戚”關係。
800天鄉村振興工作,江科和李壹凡會感恩這波瀾壯闊的時代賦予他們光榮的使命。他們在雪域高原鄉村振興工作中不斷挑戰、不斷磨礪、堅持付出、堅定向前,收穫他們不悔且珍惜的鄉村振興人生經歷成果。他們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郎日村全體村民共同贈送的錦旗文字:“思民生解民難·做實事暖民心”“駐村幫扶辦實事·情係百姓暖人心”。(川北醫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