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縣將生態文明畫卷一繪到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23 08:54:4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景色如畫的南部縣城
碧空如洗、清流潺湲、山巒蒼翠、鳥語花香……在南部縣城鄉,處處是青山依傍、碧水環繞的優美風景。
近年來,南部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標準打好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攻堅戰,通過抓實抓細嘉陵江生態環境修復、推進城鄉污染綜合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城鄉等舉措,將生態文明畫卷一繪到底。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嘉陵江南部段沿岸,芳草萋萋、綠樹成蔭。行走在依江而建的禹跡島公園、十里濱江體育公園等地,目之所及綠意盎然。往來如織的遊人或穿行幽徑聆聽百鳥爭鳴,或泛舟碧波觀飛魚騰躍,十分愜意。
“滿目皆風景,人在畫中游。”“起步聞香,抬頭見綠,令人心曠神怡。”一片綠意、一汪凈水,褪去城市的喧囂,讓遊覽其中的人們常常如此感嘆。
然而多年前,嘉陵江南部段沿岸卻不似如今的樣子。“以前到處是堆積如山的砂石和雜草叢生的河灘地。”南部縣生態環境局局長任勇回憶,隨著嘉陵江沿線生態建設工程的啟動,枕水而眠、依水而棲的禹跡島公園和十里濱江體育公園華麗呈現,坑洼不平、砂石裸露的河灘濕地被賦予防洪防澇、涵養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休閒旅遊等功能,曾經的“傷疤”變成了靚麗風景線。
順著嘉陵江沿岸的綠色走廊向北前行大約1公里,曾經滿目瘡痍的砂石開採場已不見蹤影,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良田和草青水綠的河灘濕地,沙鷗翔集、魚翔淺底的美景奪目而來。
2019年,南部縣全面推進砂石資源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水務、自規、環保、航務、公安、市監等14個縣級部門和江河沿線9個鄉鎮、街道聯動,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將部分地勢較高的地方打造成規整的良田,將地勢較低的地方打造成灘塗、草澤等不同的水岸空間,構建人與動植物和諧共處的河流修復樣板。
近年來,南部縣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治理目標,高標準制定嘉陵江生態修復和高品質發展規劃,全面落實“十年禁漁”、河(湖)長制、林長制等工作要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十大行動”。嘉陵江、西河、寶馬河、紫岩河等48條河流水域沿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了“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的生態願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的紅利慢慢釋放出來。”任勇説,以嘉陵江為例,持續向好的生態賦予南部更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一座顯山露水的現代生態文旅城市正在崛起。而不遠處的文家壩,稻香陣陣、玉米連片,豐收的喜悅彌散在田間……
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清新的空氣……近年來,南部縣持續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改善空氣品質、提升改造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深化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土更凈、空氣更清新。
位於南部縣定水鎮馬鞍山村的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是該縣推進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的一項重要工程。走進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只見工作人員在一台臺精密設備前仔細觀察,有序操作。在原料場上,各類農作物秸稈和林木廢料堆積如山。
“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既是産業項目,也是生態環保項目。”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安檢部主任楊偉算了一筆環保賬,項目年消耗各類農作物秸稈和林木廢料30萬噸,年發電量2.6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萬噸,有效推動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回收處置,處置率達96.37%以上。
與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相距不遠的中節能(南部縣)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同樣成為南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效平臺。
“利用生活垃圾發電,能有效治理污染源,同時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處置南部縣城及各鄉鎮垃圾收集站點運輸來的生産、生活垃圾,還接納南充市西充縣、閬中市和廣元市蒼溪縣等地的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30余萬噸、污泥近4萬噸,減排溫室氣體4.1萬噸,年發電量超過1.1億千瓦時。
除此之外,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也是南部縣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部分。
“2009年南部縣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動工建設,日處理能力達3.5萬噸。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人口增長,2018年7月南部縣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工程提上日程。”南充市南部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興説,一期提標、二期擴容,南部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由3.5萬噸提升至7萬噸,出水水質由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有效提升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
據了解,2017至2022年,南部水環境品質位居全市第一,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大氣環境品質進入達標縣序列,生活垃圾及污泥處置全部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
和美城鄉宜居宜業
在南部縣廣袤鄉村,一棟棟民居各具特色,青山環繞,鳥語花香,給人村美景醉的悅然之感。在南部縣城,碧波盪漾的嘉陵江蜿蜒穿梭、清流潺湲;一處處公園、濕地植被豐茂,彰顯“藍綠交融攬勝景”的山水魅力。
“在鄉村,按照‘生態打底、綠色發展’的思路,堅守‘自然、生態、親水’原則,統籌生態與人文協調發展,探索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治三動三融’新路子。”任勇説,以場鎮為重點,以鐵佛塘-八爾湖、定水-雙峰、火峰-長坪“三大産業環線”為示範,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村莊類型,採用“厭氧+好氧+綜合利用”工藝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68座,採用“厭氧+三格化糞池+田間池”工藝建成一體化處理設施526個,採用“三格化糞池+沼液池”工藝建成聯戶化糞池5萬餘口、“廁污共治”3000余戶,全縣70.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好的生態環境與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相互成全。走進八爾湖鎮、升水鎮、伏虎鎮等地,道路四通八達,民居錯落有致,環境清爽宜人,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共同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靚麗的環境,旖旎的自然景色,促使農旅、文旅之花競相綻放。每逢週末或節假日,一批批遊客絡繹不絕。“很多人來這裡享受藍天白雲與青山碧水。”在升鐘湖畔經營民宿的村民們説,環境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在城市,依託依山傍水的自然稟賦,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厚植優質山水環境,高品質建設‘一江三溪五園’,形成讓人過目不忘、銘記於心的公園城市魅力。”任勇説,隨著曾經污水橫流的浩口河、狀元溪、金魚溪等被匠心打造,一條條街道陸續完成雨污管網改造,一處處垃圾分類收集站點設施完備……南部城市也悄然展露新顏,南部市民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增強,厲行節約、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已成為時尚。
“河暢,水清,街凈,城美……這些美好匯聚,幸福感就在‘家門口’落地生根。”如今的南部,生態底色靚麗,城鄉美景如畫,生活美好如詩。生活於此的人們,細細品味著身邊的美好,幸福感油然而生。(張良 白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