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職業閃著令人趨之若鶩的光芒,但更多的行當還是沉寂在不起眼的市井巷陌,這些行當或平淡乏味,或勞累艱辛,或收入微薄,或行將消失。在以勞動節開端的這個月裏,我們仔細聆聽13位並未享受過勞動節假期的普通人的職業故事,以莊重簡潔的視覺手法呈現他們的日常職業狀態,向勞動者致敬。
張曉龍,20歲,黑龍江省哈爾濱人,髮型師,從業6年。
髮型師張曉龍:每天和不同人“交換”人生
20歲的髮型師張曉龍是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往來店裏的人都叫他胖子。他所在的美發店有將近30人,除了服務客人,作為經理他還要負責店內的運營、員工調配以及服務培訓。
2005年11月起,張曉龍在這家理髮店做了3年學徒,才開始做髮型師,一做就是6年。至今仍然要不斷培訓充電,花費不菲,有的名牌課程一週就要將近1萬元。
曉龍早上十點半上班,但晚上下班時間不確定。最晚的一次,他淩晨兩點半開始為顧客做頭髮,直到早上六點半。然後早上九點半開會又持續到下午一點。
根據商務部美發美容業典型企業統計數據推算,截至2012年底,全國美發美容行業活動單位數271400個,專業美發企業從業人數為646000人。在美發行業內,不管工作時間長短,提成基本是一樣的,大約三七開。美發業屬於服務業,技術做支撐,剩下的都靠服務。曉龍有五六十位固定客人,逢年過節他也會發資訊問候大家。
在媒體不發達的時代,理髮店常常是各種資訊匯聚交換的地方,理髮師一邊為客人修整形象,一邊在聽故事與寒暄中“交換”人生。曉龍有每天十四五位剪髮的客人,兩三個做髮型的客人。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話題,有些是萍水相逢的客套,有些是早已熟絡的溝通。前一秒可能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就會很安靜地接待下一位客人。這種快速的轉化有時令他自己驚愕不已,“變化太快了,這還是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