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促使心臟疾病進入高發期,最近熱搜上頻頻出現有關心梗去世的新聞。為什麼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時節?專家指出,這是由於寒冷的刺激下,血管突然舒張或者收縮,從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血流會受到阻礙,加劇了心臟的負擔。
“心梗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年輕人心梗也時有發生,有時甚至比老年人更危險、更緊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沈成興教授告訴記者。
經常運動,竟還會心梗?
“最近一段時間,門診患者增多,好幾個血壓不穩定的。有個女患者血壓飆到180,吃藥也很難控制,來諮詢調整用藥。”沈成興對記者説,門診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都是因為對心血管疾病的知識看得較多,一有不舒服就趕緊去諮詢醫生。
“我晚上心跳很快,有點心慌,一熬夜心慌次數就變得更多,我會不會有冠心病?”38歲的劉女士説,年底工作特別忙,睡眠也較少,對自己頻繁心慌感到有些擔憂。
“像這樣主動來門診諮詢的患者,相對症狀較輕,也比較有健康意識。我們胸痛中心收了不少心肌梗死的患者,有的還是堅持鍛鍊的‘運動達人’。”沈成興告訴記者,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跑完馬拉松後沒有感覺明顯不舒服,但第二天在辦公室工作時突然倒地,同事打了120送至醫院後,男子又突發室顫,心臟停跳,馬上通過綠色通道送入導管室,做了冠脈造影后確診急性心梗,植入支架,血管開通,男子撿回一命。
“沒過幾天,我們又收了一名40歲的羽毛球健將,同樣是急性心梗,最後救了回來。”沈成興説。兩位患者年紀都不大,平時也喜愛運動,為何會發生心梗呢?沈成興解釋,可能和天氣變化有關係,追溯這兩位患者的病史發現,儘管都熱衷運動,但生活節奏不良,熬夜同時大量抽煙。
而這樣的年輕患者並不少見,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科學、自我保健意識差、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都會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種子”。尤其是一些超重、肥胖的年輕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更是明顯增加。
做完支架手術,還能鍛鍊嗎?
在門診,還有不少裝完支架的患者來諮詢,“沈醫生,我做完心臟支架手術能不能鍛鍊?”“沈醫生,我心臟能負荷多少運動量?”
王老伯今年上半年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得益於發達的胸痛中心網路,他及時安上了支架。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王老伯後怕不已,愛好運動的他在家足足靜養了3個月。在六院心內科復診時,醫生見他需要坐輪椅出行,便推薦他試試心臟康復。
經過為期3個月的醫學監測下的運動康復,王老伯恢復了體力。這次來復查,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在家日常鍛鍊,定期來門診心臟康復治療室進行運動方案的調整,有專業醫務人員指導,運動起來很放心。”
陳先生也是一位支架術後患者,得病後常常跑急診,但每次指標都正常。“我總感覺胸口隱隱作痛,不跑趟醫院我不放心。”於是,沈成興主任推薦他到心臟康復門診諮詢。
戴上呼吸面罩,在身上貼好電極,腳踩踏板,開始運動……螢幕上隨即出現他的心電圖、血壓、心率、攝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指標。康復團隊經過全面評估後為他制定了運動、營養、呼吸放鬆訓練計劃。陳先生也認識到自己患病的根源:久坐,熬夜,不良的飲食習慣、無法排解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沈成興告訴記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術後不能鍛鍊是一個誤區,以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康復治療是安全的、必要的,但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市六醫院心臟康復團隊結合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運動處方”。
在心臟康復治療室內,有一排“踏車和啞鈴”,通過心肺運動試驗評估能夠實時監測運動者的心肺功能,讓客觀數據來判斷每個人的運動風險,以及適合的運動形式、強度與運動量。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老齡人群在開始運動前,都應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評估運動風險,避免過量運動帶來的風險和損害。
症狀改善後,能停藥嗎?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並發癥多”的特點,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進展快,如果不能在120分鐘黃金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致死致殘率極高。
“中青年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戒煙限酒,有規律地生活,適當運動,不要熬夜。”沈成興建議,而對於老年患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特別寒冷的時候不要過早出去鍛鍊,並且要選擇合適的鍛鍊方法。出門要注意防寒,另外近期天氣乾燥,也建議早晨起來要多喝水。
此外,醫生也建議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要定期監測好自己的血糖血壓,並根據醫囑適當調整藥物劑量。還有一點誤區需要指出,很多患者認為自己症狀明顯改善了就擅自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絕大多數心血管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例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等。在臨床上,因擅自停藥導致嚴重後果的例子非常多,心血管病患者應引以為戒。對患者來説,在醫生指導下長期規範治療,是維持病情穩定、減少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