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振棟 、朱振中委員: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穩定邊疆專業人才  

    西部各省(區)黨委和政府重視人才工作,近年來為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興建各類學校、加強基礎教育、設置新的專業、高校擴大招生、改善學校設施、改善各級教師待遇等等。各地為引進人才也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然而我們也看到,西部尤其是邊疆地區人才外流趨勢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如新疆,據有關部門統計,近20年,外流各類專業人才近20萬。其中年齡在30——45歲的中青年骨幹外流最多。

    若把遏制邊疆地區專業人才外流,作為一個專題來調研,可以發現人才外流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有工作環境制約所致,也有專業發展前景的影響因素,也有因生活待遇偏低等原因。為此各地區、各單位也曾採取相應措施,以穩定專業人才。如在政治上信任、在工作上重用、在生活上照顧,提出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等等。以上各種措施雖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外流之勢仍未遏制。

    回顧50年代、60年代初有一大批大、中專學生,他們滿懷熱情,不畏險阻,抱著支援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之遠大理想,響應黨的號召,志願奔赴邊疆,在邊疆一幹就是三四十年。真正實現了“獻了青春獻終生”的誓言。

    當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百業待興的五六十年代,他們不怕苦、不計較生活條件差、待遇低下(不少人工作後20——30年沒調過工資),離鄉背井,遠離親人,仍然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報效祖國,埋頭苦幹、艱苦創業。他們是邊疆地區機械、化工、冶金、紡織、輕工、建築、建材等等行業的開拓者、奠基人。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些為邊疆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第一批專業人員,因年齡關係,已先後進入了退休人員的行列。

    50年代至60年代初,邊疆地區創建的一批老企業,多年來為邊疆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社會供應為繁榮民族地區經濟,為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為國家積累財富(上交利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近年來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於設備陳舊,産品落後,技術改造資金不足,更由於重復建設,産品供過於求而陷入了虧損、衰退的境地。按經濟結構調整政策,不少企業已被改組、兼併、改制,或出售,甚至破産。而在企業、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人員,尤其是已退休的人員,更陷入了無人管、無人問的境地。

    我們在新疆對某一汽車修配廠作調查,了解到該廠部分退休專業人員21人,其中12人為1955~1959年進疆(其中最早為1951年進疆),9人為1960~1963年進疆。他們大部分是我國多所著名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如交大、哈工大、西工大、清華等),並在80年代都取得了高級技術職稱。未退休前,這些人員均係企業各專業部門、生産一線的技術業務骨幹。他們都是工齡30年以上的老職工。按政策,退休金應該由社會養老保險統籌支付一部分,由原企業按老政策(過渡性)支付一部分。由於企業被改制、兼併、出售,原單位已不復存在,他們只能領取社會養老保險統籌金。而其他福利如節日慰問、老幹部活動費、老年活動等則都無人過問。目前這些人養老金為600多元(個別人員達到700多元,有的甚至不到600元),而且醫療保險尚未解決,高級知識分子的醫療保健更無法落實。

    當然600多元已可解決溫飽,維持基本生活保障之需。但是這些人員是新疆各産業部門的開拓者、創業者,他們為邊疆各門類産業的發展、為邊疆經濟建設已付出了畢生精力。他們付出甚多,然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他們獲得的報酬甚少。目前雖然他們已退休,但他們理應享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所創造的成果,應該受到社會的關愛和照顧。可是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一些政策未能落實,按目前退休工資發放辦法,在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專業人員,情況稍好;而在國有企業退休的專業人員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困難。如由於生活拮據,他們無力訂閱報刊或技術資料,從而再也無法為企業發展、為專業發展提出什麼創見和建議。有的多年勞累,年老體衰,積勞成疾,而又無力保養、治療。這些人員都有一定社會關係,他們的國內外同學、兄弟姐妹、子女、親友來疆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感到傷心、痛心、寒心、酸心。而他們的子女,青年技術人員看到這種情境,也産生了“你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的心態,離疆而走,另謀高就之心油然而生。遂使專業人員外流之勢越來越盛。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這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過程中,在經濟結構調整時必然會淘汰一些老企業,撤並一些單位和部門。然而在改革中,在企業改制時,工作應更細一些,尤其是要關注邊疆地區,關注企業、基層的專業人員。對已退休的專業人員也應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以使他們也能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安度晚年。為此我們建議:

    一、國家有關部門應組織力量對貫徹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作一次調查,尤其對邊疆地區,對企業及基層退休的老年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作一次調研,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思想情緒、養老金髮放、醫療保健等情況,以便發現問題,逐一研究、解決。

    二、在深化改革中,對人事制度改革應按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新人新政策,逐步過渡。大學畢業在五六十年代參加工作,同為“國家幹部”,而目前,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三種退休金髮放差別太大。在政策上應予調整。

    三、建議對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終生的專業技術人員(如工作30年、40年)頒發榮譽證(1983年由國家民委、勞動人事部、國家科委聯合給長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知識分子發過一張榮譽證),並相應在公共福利上給予一定優惠(如求醫,乘車、船、飛機,進公園、博物館等)。

    四、在新聞媒體上應多介紹、宣傳為邊疆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進步作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的業績,以激勵年輕科技、專業人員奮發向上,安心邊疆、建設邊疆。

    中國網 2002年3月16日

    


鄭楚光委員:關於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鄭楚光委員: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監督作用
錦言妙句一語驚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暢言錄
謝克昌委員:我國不發達地區人才狀況分析和對策建議
董秦軍委員:治理周邊地區環境污染 辦好2008北京奧運
張波屏委員:巧用區位優勢 城市支援農村 加速農業結構調整
胡定旭委員:停止“海歸派”“本土派”之爭
王林生委員:入世與利用外資的新方向
鄭楚光委員:現行研究生招考制度中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方廷鈺委員:制止校園暴力
孫頷委員:及早、有力地整治學術腐敗
楊兆旋委員: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肉食生産的應對措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