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通貨膨脹真的會在中國降臨?

通貨緊縮一直是縈繞在世界及中國經濟上空的一個夢魘。曾幾何時,各國政府都出臺了不同的政策,但收效甚微,看看近幾年來的各大經濟媒體對世界通貨緊縮問題的大量報道,翻開近幾年不少經濟學雜誌關於通貨緊縮問題的研究文章,世人不知為此花了多少筆墨,但通貨緊縮之陰影就是揮之不去。但是,國慶以來,我國糧、油、肉、蛋價格全面上漲,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農産品的價格在短期內陡然走高。糧食的漲價,直接帶來了麵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飲料等製成品價格上漲。如此短期內農産品價格的大面積上漲,是中國自1997年來的第一次。

還有,據國家統計局統計,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同期上漲1.1%,比上月上漲1.2%,達到今年的最高水準。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去年同期上漲0.7%。前三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8.5%。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4%。主要産品中,原油價格上漲24.9%;鋼材價格繼續上漲,中厚鋼板上漲20.3%,薄鋼板上漲13.1%,線材上漲14.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5%等。也就是説,無論是生産資料的價格上揚,還是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好像向市場透露一個資訊,困擾國內經濟多年的通貨緊縮已經開始緩解,而通貨膨脹有可能降臨中國。

對於經濟形勢戲劇性的變化,對於農産品、生産資料價格的突然上漲,學界早已議論紛紛,看看這幾天的財經媒體,很少媒體不涉及到此問題。《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就直截了當地説“通貨膨脹降臨中國”;北大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一個總需求加速增長的過程正在形成。如果沒有大的政策調整,將在不長的時期內出現偏高的通貨膨脹。至於“通縮中的通膨”、“總體上通縮,局部上通脹”等,更是眾説紛紜,莫衷一是。

對於以上的識見,誰是誰非,不需要更多的評論,只看看這次價格的上漲是如何形成的,看看這些價格的上漲可能導致何種影響,就可以了。從今年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主要表現為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投資的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4351億元,同比增長30.5%,比去年同加快8.7個百分點,遠遠高於2001年和2002年的15.1%和21.5%,是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而這些投資基本上集中投向少數幾個行業,如汽車與房地産開發投資,各類房地産貸款增加4264億元,佔全部中長期貸款增加額的37%,其中房地産開發貸款增加1350億元,同比多增長1006億元。房地産投資明顯高於其他固定資産投資7個百分點。還有少數國有大中型和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如鋼鐵業投資增長150%、紡織業投資增長626%,均達到了空前水準。而投資快速增長,需求旺盛,導致相關商品及至原材料、燃料等供應不足,是拉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二是今年以來銀行超高速的增長。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1.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7%;狹義貨幣(M1)餘額7.9萬億元,增長18.5%;流通中現金(M0)餘額1.8萬億元,增長12.8%。廣義貨幣M2增幅高於GDP增幅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之和11.5個百分點。同時,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3839億美元,比年初增加975億美元,遠超出同期91億美元的進出口順差與402億美元實際外商直接投資之和。這些時期存款也大幅持續快速增長。到9月末,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088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16.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5萬億元。而這些都是誘導貨幣供應過量,通貨膨脹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三是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是影響國內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今年以來國內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其中75%左右可能由國家能源價格來解釋,而國內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動大約50%左右也可以由國際能源價格來解釋。一些國際經濟組織就此指出,中國對原材料和物料的需求快速增長,已經成為拉動國際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

全球物價上漲也與各國治理通縮的政策結果緊密相關。如歐洲央行改變了以往策略,對物價上漲率有了一個明確下限,即設定的通脹率目標為接近2%。這和過去提倡的低於2%的意義不同。與過去物價不應該上漲的政策相反,歐洲央行從抑制通縮的角度出發,非常清楚地表明物價穩定的意義就是物價不下降。

還有這兩年來美元貶值不僅推高全球物價,而且造成國際金融市場資金四處流動。近兩年來,國際貨幣匯率進行了巨大的調整,而美元貶值影響最大,不僅貶幅大、持續時間長,而且在美國經濟不能走出困境的情況下仍有較大貶值空間。由於美元在國際市場流通最廣泛,不少國家外匯儲備持有美元最多。而美元貶值也影響全球物價的上漲。如由美元匯率持續走貶值接造成了國際金屬價格指數上漲12%,但若以歐元計價,其價格指數反而是下跌8%。還有,美元的走貶,也造成大量國際資金四處流動,而大規模資金流動勢必引發價格上漲。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如此大規模注入流動資金的做法會引發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風險。

從以上導致國內價格上漲的因素來看,是否是出現以往那種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呢?即總需求超過總供給造成物價持續、大幅度的上漲呢?看來這種情況還是沒有發生,也不會發生。這次價格的上漲基本上是發生在生産資料及農産品上,主要發生在那些過度投資的房地産業上。即投資過熱所導致的資産價格過熱及資産價格的上漲。或者説,當前價格上漲的態勢主要來自投資的高增長,而投資的高增長又是地方政府的驅動、銀行擴大信貸的結果。

而國內的投資過熱,除了引發商品房銷售和汽車消費快速增長外,其消費品的增長都不大,有些行業如餐飲業零售額業增長幅度還有所回落。至於食品與服務項目價格保持適度上漲範圍內,但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均下降2%以上。這也表明國內的消費市場仍然處於最終需求不足、中間産品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投資過熱進一步加劇,儘管在目前來看這些企業或行業效益不錯,但是如果投資過剩,一些行業泡沫將泛起(如房地産、汽車),這必然會造成大量産品過剩;同時,在這種投資過熱的情況下,如果銀行信貸過度地向大企業、大項目集中,那些手中資金過於充沛的大企業就會盲目投資、濫用貸款甚至違法挪用等問題,從而導致重復建設、國內産業結構失衡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的問題。可以説,目前這樣的投資過熱,不僅通貨膨脹會離之遙遠,而且會導致進一步嚴重的通貨緊縮。

因此,對於目前國內的物價上漲,不僅要用全球眼光來看,而且要走出以往經濟學理論的傳統來看,這樣才能真正地把握這次國內物價上漲的本質。

還有,農産品價格上漲應該是一件好事情,50年多年來,國內的農産品價格一直受到政府嚴重打壓之下,改革開放前是通過巨大工農産品的價格差來掠奪農民的利益,改革開放後僅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農産品價格才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後來又在政府的管制下回到原點。很簡單,農産品價格不上去,農民的收入如何去增加。不增加農民的收入,而國內最大的一部分需求就永遠處於嚴重不足之中。因此,目前解決“三農”問題,如何讓市場促使農産品價格上漲是最為重要的一面,也是農民增收最好的途徑。

當然,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國內物價上漲,我們也不要對此掉以輕心。過去的經驗表明,物價上升離通貨膨脹可能很遠,也可能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如果真的發生了通貨膨脹,受到損失的可能是民眾10萬億儲蓄存款,而獲利最大的是嚴重負債的國有企業、政府財政及近期進入中國的外資。在這樣一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政府還是應該小心為上,盡可能地防止通貨膨脹的出現,不要讓通貨膨脹再次在中國降臨。(易憲容)

中國經濟時報 2003-11-05


易憲容:《證券投資基金法》該規範什麼
易憲容:尋求股市公理體系
易憲容:建立國內股市的公理體系
易憲容:十六屆三中全會後的金融改革
央行之憂:在計劃與市場之間徘徊
易憲容:中國證券市場何去何從?
易憲容:香港距人民幣離岸中心有多遠
易憲容:重塑金融監管的理念、方法與制度
易憲容:證券業的出路在何方?
易憲容:資本賬開放是經濟發展必由之路
易憲容:香港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何以可能
易憲容:重塑中國新的金融體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