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之憂:在計劃與市場之間徘徊

有人説,中國經濟熱起來了,而且是“沒有溫度的高燒”。儘管學界對此爭論不休,但是無論是投資還是信貸都出現了迅速的增長。2003年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1.9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高於去年同期近兩10個百分點,是1993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特別是房地産開發投資3817億元,增長34%。而更新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9.2%,同比增幅23個百分點。

並且這種投資的快速增長主要向房地産、汽車、建材、鋼鐵、有色金屬、紡織業等少數幾個行業集中。比如,2003年1月至5月,機械、電子和紡織業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73.5%、59%和625.6%,而製造業的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到今年5月份為止一直處於通縮之中。這表明,投資快速增長遠遠高於消費需求的增長。這些行業處於無序競爭、盲目投資、低水準重復建設中。

伴隨著近年來最高投資增長率的是國有銀行信貸超常規增長。2003年8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餘額16.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增幅比年初高5.5百分點,創1996年8月以來最高紀錄。前8個月各項貸款累計23253億元,同比多增加12197億元。如果以此增長速度,2003年的新增貸款將達3.6萬億元。而在今後的五年內,這部分貸款中可能會5000-10000億成為不良貸款;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1.6%,增幅比上年同期6個百分點;2003年6月,貸款增5250億元,創單月貸款的歷史最為紀錄。還有從貸款的投向看,前8個月票據貼現貸款增加4240億元,同比多增2986億元等。

還有,今年上半年信貸資金又高度向“大戶”集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貸款主要流向,一是上市公司、國有大企業;二是熱門行業,如房地産、汽車、醫藥化工等;三是向大型重點建設項目集中。而這些大戶由於體制原因,效益普遍並不良好,新的信貸實際面臨著不少的風險。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2003年上半年信貸增長為什麼會這樣快?其內在與外在的原因是什麼?這種信貸超常規增長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什麼?金融風險有多大?

其實,這一輪經濟過熱與以往不同,其實質是地方政府主導的國有銀行信貸擴張為基礎的投資膨脹。或者説,上半年的信貸超常增長是在計劃與市場徘徊之間的結果。可以説,上半年地方政府換屆後,各地政府為了擴大業績,新的投資衝動氾濫于全國。各地方政府不僅拼命上投資項目,而且極力擴大投資規模。特別是那些短平快立竿見影的行業更是十分火熱。

如上面所指出的房地産與汽車,特別是房地産,儘管早已是泡沫四起,儘管人民銀行為了減少房地産的信貸風險而下達了121號文件,但地方政府驅使房地産市場膨脹的現象隨處可見。因為,這樣做一則可能無償地獲得出賣土地的資金,二則可以通過房地産市場在短期內來帶動當地經濟。而房地産市場70%以上的資金是來自銀行信貸。房地産市場的迅速發展,銀行信貸超增長也就自然而至。至於其他短平快的投資項目也是如此。這是從信貸需求的一面來説。

從信貸的供給一面來説,信貸超常增長主要動力是來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2003年上半年,四大國有銀行成為新增貸款的主要動力,在新增貸款中所佔的份額已從2001年的51.2%擴大到今年一季度的61.8%。我們可以看到,由於以往的信用審查和風險控制方面的缺陷,四大國有銀行歷史上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産,即使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剝離過14000億元,但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産仍然十分巨大。

為了走出困境與上市,銀監會早已下指標,四大國銀行有“雙降”(降低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額)指標,而擴大貸款總量這個分母似乎是降低不良貸款率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也就是説,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四大國有銀行必須在貸款量上擴張。但是,在風險與回報的平衡方面做得較好的股份制銀行來説,並沒有跟著國有銀行盲目擴大貸款規模,因此它們的市場份額已從2001年24%下降到了2003年1季度的16.7%。

還有,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四大國有銀行的考核標準有所改變,由以往降低不良貸款率為第一要務,改變為降低不良貸款率和增加利潤。按照規定,商業銀行必須按年底貸款餘額的1%提取呆帳準備金。由於目前銀行存貸款毛利差只有2%,如果上半年放出貸款,下半年可以收息,這樣有1個百分點的利潤。如果在下半年增加貸款,不僅對當年收益貢獻不大,反而會由於貸款基數增大而增加年底中呆帳計提,影響銀行利潤。這樣,也就驅使了銀行迅速擴大信貸規模。

再有,為了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擴大貸款規模,銀行利用金融工具“對倒”也是今年一種擴大信貸規模的方式。從上可以看到,前8個月票據貼現貸款增加4240億元,同比多增2986億元等。如據最近的《財經》雜誌報道,成都商行今年共辦理票據貼現22億多元,其中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與沒有實質交易的票據貼現累計金額達10億元。據有關人士透露,目前銀行通過金融工具“對倒”而沒有實質的交易活動擴大信貸規模是很容易的事情。這可能是今年來票據貼現貸款超迅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以説,儘管自今年年初到6月底,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降低了4.02個百分點,至22.19%,但銀監會、銀行和相關監管部門仍必須警惕其他資産中的信用風險問題。因為,目前國有銀行的運作成本仍然是通過計劃的方式讓社會來承擔,而整個收益則希望通過市場的方式來讓單位來獲得。這種在計劃與市場之間的徘徊的行為,給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帶來重重之困難與風險。目前,銀監會將對4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直接檢查,希望了解對上半年貸款超增長的原因、投向變化、潛在風險及風險控制情況。但是,這次檢查如果不從四大國有銀行在計劃與市場之間徘徊入手,要把握問題之關鍵是不容易的。

當然,針對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超增長的現象,對銀行信貸收縮的調控舉措數月間也頻頻出臺。先有121文件的出臺,後有《關於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和《關於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及18號文件(即《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頒布,即希望通過對房地産信貸的收縮來堵住房地産貸款潛在的巨大風險與漏洞。

還有,8月23日,中央銀行宣佈從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政府就是希望以間接市場的方式來調節有些過熱經濟。一般來説,作為央行貨幣政策最具威力的工具,調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會因“乘數效應”影響金融機構的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可以看到,從8月23日央行宣佈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以來,已經兩個多星期了,離決定開始執行此項調整的9月21日也沒有幾天了,一般企業表面上沒有什麼動作,尤其是房地産企業對此沒有多少反映。當然,正如央行負責人所言的那樣,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影響企業與民眾的經濟活動與生活。但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收縮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而且這種信貸收縮一旦對企業經濟活動産生影響,就必然最終影響到民眾的消費與生活。

但是對金融機構及股市來説,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來説反映則異常強烈。比如從上周開始,為了幫助股份制銀行渡過目前資金短缺難關,人民銀行已經要求四大國有銀行停止向其他金融機構拆出資金,把資金拆出給這些股份制銀行。為了按照人民銀行的要求定向拆放資金,同時保證自身發展,四大國有銀行拆借資金的權力也向總行集中。這樣金融市場持續半月多出現了資金緊張的態勢,拆借利率上升,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期內沒有多少緩和的跡象。在這裡計劃與市場又交織在一起。

不過,從這次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也透露出:央行對目前存在的貸款超常規增長或某些行業的經濟過熱,決策高層一直保持了足夠的警覺。只要覺察到經濟生活中潛在風險的危險性,就會動用相關的金融市場工具進行調整。這是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釋放出的收縮信貸的信號。因為,儘管央行仍然會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從抑制房地産信貸收縮開始,央行會開始收緊信貸,而且,待市場對此政策反映之後,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還會再調整。

還有,這次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完全是以溫和的、對市場衝擊最小的幅度或方式進行的。這也説明瞭國內金融政策推行漸漸地向市場化方向邁進,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也面向市場化。但不可否認,在計劃與市場之間徘徊,仍然是國內金融體制改革難以逾越的最後堡壘。 (易憲容)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9月17日


易憲容:中國證券市場何去何從?
易憲容:香港距人民幣離岸中心有多遠
易憲容:重塑金融監管的理念、方法與制度
易憲容:證券業的出路在何方?
易憲容:資本賬開放是經濟發展必由之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