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30年]日本《讀賣新聞》社論:如何跨越經濟摩擦?  

    日本《讀賣新聞》2002年9月25日社論:日中30年:如何跨越經濟摩擦?

    恢復邦交三十年來,日中經濟關係的擴大異常顯著。

    在世界經濟陷入低迷之際,兩國間的貿易額依然繼續增長,去年為877億美元,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是1972年恢復邦交時的80倍。

    中國對日本來説,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而日本對中國來説,則是最大的貿易夥伴。

    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如建立工廠)也在迅速增加。累計額已經超過300億美元,99年底時進入中國的企業有1400家,年銷售額超過4萬億日元。

    數量擴大的同時,品質也進一步得到深化。進入中國市場的行業的中堅力量,正由當初的纖維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向家電、甚至資訊技術(IT)、汽車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權威企業轉移。不僅把生産基地、而且準備把研究開發基地也設在中國的企業也開始出現了。

    但是,日中經濟關係今後還能繼續順利擴大深化嗎?對於可能成為障礙的各種問題,日中雙方有必要反覆努力加以解決。

    貿易額確實在增加,但看一下實際情況,就會發現8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對日盈餘膨脹,貿易不均衡繼續擴大。

    中國産紡織品和農産品的對日出口急劇增加,是加速不均衡擴大的主要原因,受其影響的行業要求限制進口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企業生産的針對日本摩托車、CD等的仿製品的氾濫,也使其與受到損害的日本企業之間産生了摩擦。

    如果對這些問題放任不管,通商關係不僅不會擴大深化,還很容易陷入混亂的深淵。

    儘管朝野已開始對個別案件採取措施,但還是有必要建立所有協商解決問題的框架。

    中國經濟自身也決非一帆風順。在外資企業所領導的活躍景象背後,赤字國有企業的整頓步履艱難,收入差距和地區差距擴大,失業者增加,財政赤字膨脹等問題日益嚴重。

    如果國內經濟發展陷入混亂,繼續進行直接投資、建立工廠的日本企業有可能受到衝擊。

    企業經營者需要在比以往更慎重地進行準確分析的基礎上,判斷投資的正確與錯誤。

    下月開始,將舉行經濟貿易方面副部長級別的“日中經濟合作關係磋商”。這一磋商不是只談論“友好”原則的地方,她必須是一個能夠推心置腹地交談、解決兩國經濟關係中各種問題的場所。

    中國網2002年9月28日


社論:回到日中邦交正常化原點
日右翼鼓噪阻止中國進入海洋
建立是非分明的日中關係
史海回眸:1972年,田中勇敢訪華
中國是日擺脫經濟困境的出路
日本男士中國尋婚記
日本不應削減對華ODA
日報説日中經濟相差四十年
[外交與戰略]中日應為未來攜手(對話)
石原拋出“戰勝中國重建日本”論
日刊:中日可能爭奪中東原油
[中日30年]民間交流走向活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